青春护健康 知识润乡间
2024年1月15日,安徽工业大学建212“返家乡”卫生知识普及实践团队走进蚌埠市怀远县大窑村,以“健康乡村行”为主题,通过实地调研、知识宣讲、健康体检等形式,开展为期一天的卫生知识普及活动。此次活动系该校“返家乡”社会实践专项内容之一,旨在结合基层需求普及基础医疗常识,提升村民健康意识。
村医访谈:摸清健康需求
上午9时,团队成员首先走进大窑村卫生室,与驻点医疗人员展开座谈。卫生室负责人介绍,村内常住人口以老年人和留守儿童为主,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及季节性流感是主要健康问题。“不少老人对用药规范不够重视,儿童龋齿率也偏高。”该负责人提到,村民健康意识薄弱与获取专业知识的渠道有限密切相关。基于此,团队迅速调整原定计划,在宣传手册中增加慢性病日常护理、儿童口腔保健等内容,并紧急联系学校医学院校友资源补充科普素材。
图中为采访村医
通讯员 王阳 摄
田间课堂:让知识“听得懂”
午后,团队成员分组深入村头巷尾,在文化广场、小卖部门口等村民聚集地开设“移动课堂”。针对老年人群体,队员用方言演示血压测量步骤,结合案例讲解高盐饮食的危害;面对留守妇女,则通过实物展示传授婴幼儿急救技巧。在村东头的老槐树下,村民李大娘听完讲解后感慨:“原来头晕不一定是累的,得先量量血压!”现场发放的300余份图文手册中,团队特别用红色标注紧急联系电话,并附上手绘急救流程图。
图中为田间卫生知识宣传
通讯员 周子鹏 摄
糖尿病讲座:党员带头学健康
下午3时,一场专题健康讲座在村党员活动中心举行。担任
主讲的团队队长结合动画视频,深入浅出地解析糖尿病成因与防治要点。当屏幕展示出“一碗米饭≈15克糖”的换算公式时,在场20余名党员发出阵阵惊叹。村党支部副书记现场带头测量血糖,并倡议:“党员不仅要自己学,还要包户宣传。”互动环节中,65岁的老党员王大爷分享控糖经验:“自从按医生说的每天走六千步,血糖真稳住了。”现场还发放了定量油壶、限盐勺等健康工具。
图中为糖尿病知识讲座
通讯员 朱子城 摄
童心守护:体检中发现隐忧
活动尾声,团队在卫生室帮助多名儿童进行基础健康筛查。检查结果显示,约40%的儿童存在龋齿问题,视力不良率超过25%,其中两名学龄前儿童疑似散光需进一步检查。负责体检的团队成员发现,多数家长不清楚乳牙护理的重要性,部分留守儿童甚至三年未进行口腔检查。“孩子说牙疼就给止疼片,没想到会这么严重。”陪同孙辈前来的刘奶奶语气中带着懊悔。团队随即与卫生室协商,计划建立儿童健康档案并定期跟踪。
图中为儿童体检
通讯员 朱宇豪 摄
暮色渐深,村民仍围着队员咨询健康问题。卫生室负责人表示,这种“接地气”的科普方式有效填补了日常宣教的空白。
扎根乡土,用知识筑起健康长城
当冬日的晨雾还未散尽, “返家乡”卫生知识普及团队已踏上大窑村的土地。这个位于蚌埠市怀远县的小村庄,像一面镜子折射着中国基层公共卫生的现状。在与村卫生室医生的交谈中,这里仅有的两名医护人员要服务近千名村民,他们眼中闪烁的坚韧与疲惫。
在村口的老槐树下发放传单时,张大爷攥着糖尿病防治手册反复端详,布满老茧的手指逐字划过“并发症”三个字。那些在课堂上习以为常的医学术语,于村民而言竟是生死攸关的密码。在党员活动中心的糖尿病讲座上,当村医用方言讲解“血糖就像田里的水,不能太满也不能太旱”时,老人们浑浊的眼眸里迸发出理解的光芒,健康科普不是知识的单向灌输,而是要用乡土话语搭建理解的桥梁。
最触动人心的莫过于为留守儿童体检。当听诊器贴上小强单薄的胸膛时,这个父母在外务工的男孩突然轻声说:“医生叔叔,我的心跳得好吗?”稚嫩的疑问里藏着对健康的渴望,也暴露出乡村健康教育的巨大缺口。这不仅是身高体重计和视力表,更是一颗颗播撒健康种子的心。
公共卫生事业不仅需要高精尖的医疗技术,更需要无数扎根基层的“健康守门人”。作为新时代医学生,既要仰望医学发展的星空,更要脚踏祖国大地的泥土。当健康中国的蓝图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徐徐展开时,每个村庄都是不可或缺的拼图。
(通讯员:朱宇豪 朱子城 周子鹏 王阳)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429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