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莘学子进社区,分类新风吹满街
2025年2月5号-2月8号,曲阜师范大学初锌燃梦实践队走进辛集社区,在社区儿童活动中心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旨在通过趣味教学,提升社区孩子们的垃圾分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环保习惯。
随着环保意识的普及,培养下一代的环保理念成为社会关注重点。辛集社区此前在垃圾分类宣传中发现,孩子们对环保知识接受度高,但缺乏系统学习与实践机会。得知后,曲阜师范大学初锌燃梦实践队精心策划此次活动,希望用生动的方式为孩子们打开垃圾分类知识的大门。
活动在上午九点准时开始,孩子们早早来到儿童活动中心,充满期待。活动伊始,通过播放一段精心制作的趣味动画短片,初锌燃梦实践队队员向孩子们介绍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以及不同垃圾的类别。短片中,可爱的卡通形象将各类垃圾准确无误地投放到对应的垃圾桶,引得孩子们目不转睛,时不时发出阵阵笑声。播放结束后,现场气氛热烈,小朋友们叽叽喳喳讨论着片中的内容。
图为初锌燃梦实践队队员向孩子们介绍不同垃圾的类别。 于庆华 供图
志愿者小李抓住时机,走上前拿出准备好的垃圾分类卡片,详细讲解:“小朋友们,看这张废纸卡片,它属于可回收物,可以回收再造成新的纸张;而废旧电池卡片,是有害垃圾,因为它含有重金属,会污染土壤和水源。”小李一边说,一边展示对应的垃圾桶模型,孩子们聚精会神,小脑袋里满是好奇,纷纷举手提问。“那用过的口罩算什么垃圾呀?”小朋友婷婷问道。小李耐心回答:“用过的口罩属于其他垃圾,因为它可能携带病菌,需要特殊处理。”
在随后的互动环节,志愿者们组织了一场垃圾分类模拟投放比赛。将孩子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配备一套小型垃圾桶模型和不同垃圾的卡片。比赛一开始,孩子们迅速行动起来,有的小组分工明确,一人负责识别卡片,一人负责投放;有的小组则围在一起热烈讨论,共同判断垃圾的类别。小朋友明明拿到一张“苹果核”卡片,先是犹豫了一下,身旁的志愿者轻声引导:“想想刚刚老师讲的,苹果核是我们吃剩下的,属于什么垃圾呀?”明明恍然大悟,迅速将卡片投进了“厨余垃圾”桶。
图为小朋友将捡拾的垃圾分类放入可回收垃圾桶内。 于庆华 供图
比赛过程中,各小组竞争激烈,大家都为了争取胜利而全力以赴。现场加油声、欢笑声此起彼伏,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垃圾分类知识。最终,胜利小组的小朋友们欢呼雀跃,志愿者们为他们颁发了环保小奖品,鼓励大家继续保持对垃圾分类的热情。
为了检验活动效果,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们对孩子们进行了简单的知识小测验。测验内容涵盖各类垃圾的分类标准、垃圾分类的好处等。结果显示,参与活动的孩子们垃圾分类知识正确率达到了85%,较活动前提升了15个百分点。许多孩子不仅能准确回答问题,还能举一反三,说出生活中其他垃圾的分类方法。
社区工作人员王女士感慨道:“这次活动太有意义了,孩子们学得认真,玩得开心,相信他们以后会成为家庭垃圾分类的小监督员。以前我们社区宣传垃圾分类,效果总是不太理想,这次通过孩子们感兴趣的方式,让他们真正理解并记住了。”
图为初锌燃梦实践队队员大合影。 于庆华供图
此次活动不仅让社区孩子们深入了解了垃圾分类知识,还通过他们将环保理念传递到每个家庭。初锌燃梦实践队表示,未来将持续开展此类活动,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让更多孩子成为环保小卫士,为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环保事业贡献力量。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垃圾分类理念将更加深入人心,我们的生活环境也将变得更加美好。
通讯员 于庆华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433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