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寻家乡文化根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访泰州的文化遗迹和传统村落,走进泰州雕花楼,开展“探寻泰州文化根脉,传承家乡文化瑰宝”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学生们深入了解家乡的传统民俗、民间艺术和饮食文化,通过亲身调研和体验,感受家乡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雕花楼是以木雕及砖雕为其特色的建筑楼馆。高港雕花楼位于高港区向阳支路,坐西面东,由前后两幢各五间的二层主楼和左右各三间的厢楼组成,是一座四方楼,由前后两幢各5间的二层主楼和左右各3间的厢楼组成,中间是天井,四周围以楼屋。过去很少有人进出,镇上人多数不识其“庐山真面目”,习惯上就称其为“四方楼”。口岸雕花楼始建于清代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建楼的主人是泰兴口岸镇一位姓姚的木材商人。姚氏初建的楼面东而置,重檐硬山,上下两层,面阔五间,即东楼。自古江淮地区民间建房,都选择朝南方向,为的是冬暖夏凉与室内采光。而姚氏建房时,据说为了生意红火、世代不衰,请来多位有名的风水先生,合议最佳定位。风水先生说,南方属“火”,火能克金,商人最看重的就是金,建房不能向着南方。于是,姚氏便将此楼面东而建,雕花楼由此建立。
图为口岸雕花楼正门 通讯员徐凯程供图
雕花楼的外观简陋平常,青砖砌成的墙体,灰瓦盖着的屋面,看上去与普通古楼房并无多大差别,即使是来到楼前近距离观察,也会觉得很为一般,充其量不过是外墙稍高一点,建筑的体量稍大一些。但雕花楼的精美并不在于他的外观,而是内部的雕花。始建于清代的泰州雕花楼,以繁复精美的木雕艺术闻名遐迩。踏入楼内,瞬间被遍布门窗、梁枋、栏杆的上千处木雕所震撼。仙鹤祥云、渔樵耕读、戏曲典故……刀工细腻、构图精巧的图案在光影间流转,仿佛在无声讲述着百年来的民俗风情与人文故事。雕花楼木雕融合了徽派建筑的典雅与苏中民俗的质朴,每一处纹样都承载着祈福纳吉的美好寓意。
图为口岸雕花楼正厅 通讯员徐凯程供图
雕花楼的特色一是题材广泛,民间所有表现祥瑞的传统图案几乎都和谐地显现在各个构件上。二是工艺精湛,木雕的各种表现手法,如圆雕、透雕、浅浮雕、高浮雕、镂空雕及线刻几乎都能看到。三是布局讲究,如天井四周格扇的隔心,楼上全是圆的,楼下都是方的,象征“天圆地方”。四是雕件多样化,除了木雕,另有砖雕、塑雕。如屋面正脊中央与两头都有“福禄寿三星”、“麒麟送子”、“凤凰牡丹”等灰塑花纹。这是当年工匠用糯米汁、熟石灰、草木灰等拌和成青白色膏泥堆塑出来的。每一处的花纹,都是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技术和文化的体现。
图为口岸雕花楼四方阁 通讯员徐凯程供图
泰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此次学生走访文化遗迹和传统村落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家乡文化的窗口,让队员深刻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也为泰州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这些年轻学子的努力下,泰州的传统文化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469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