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苗韵蜡语 多彩交融:中南民族大学“织梦成金”队赴织金开展社会实践 探索织金苗族蜡染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 作者:织梦成金队

2025年2月13日至15日,中南民族大学“织梦成金”社会实践队来到贵州省织金县,开展以“苗韵蜡语,多彩交融”为主题且为期三天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目的在于通过深入体验织金苗族蜡染这一非遗技艺,采访相关工作人员及非遗传承者以及参观丁宝桢文化馆等深入探索织金苗族蜡染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互交融,推动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与发展。

寻访非遗工坊:触摸蜡染技艺的匠心传承

2月13日,中南民族大学“织梦成金”队来到作为织金县苗族蜡染技艺传承基地的指承蜡染刺绣馆,在蜡染传承人的指导下亲身体验了苗族蜡染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通过传承人的指导我们体验了融蜡,绘图,染色,脱蜡等工序。蜡刀笔触的轻重,图案的疏密都蕴含智慧。每一幅作品都是苗族历史与自然的对话。

在体验完蜡染的制作过程后队员们纷纷表示蜡染不仅是苗族人民生活中的重要艺术形式,更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纹样中的蝴蝶,鱼鸟等元素,既是苗族对祖先迁徙的记忆,也承载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生动表现。

图为团队成员绘画蜡花过程

图为团队成员的蜡染作品

采访相关负责人员,深入探寻文化传承与发展

2月14日,队员们来到依文中国手工坊数字化产业基地,与织依文中国手工坊绣娘负责人王秋雨女生就织金苗族蜡染的传承和发展以及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结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根据王秋雨女生介绍,近年来,织金政府通过“非遗+产业”模式,将蜡染技艺与现代设计结合等方式,推动苗族蜡染技艺不断创新与发展,焕发生机活力。

在与负责人的进一步交谈中,队员们还了解到要想蜡染技艺不断的传承与发展光靠政府的支持还不够,还需要青年一代的不断参与与创新才能让蜡染技艺持续发展。通过这一次采访,队员们也对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融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图为队员采访手工坊负责人

以史为鉴:感悟历史与文化的交融

2月15日,在实地考察的最后一天,“织梦成金”队队员们来到了丁宝桢文化馆,在对丁宝桢这一织金历史上的名人进行深入了解发现丁宝桢不仅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其一生也都在致力于为民造福,更是推动当体文化发展的重要人物,而文化馆内丰富的文物和史料如《丁宝桢治水图》都在向世人展示丁宝桢在各方面的卓越贡献。

参观完毕后,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历史人物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在队员们看来丁宝桢的精神与织金苗族蜡染文化一样都在发挥着它自身的作用,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重要体现,值得我们传承并发扬光大。

图为丁公祠内部陈列

图为团队成员合照

青春践行使命:让文化传承成为凝聚共识的纽带

在这三天的社会实践考察活动当中,队员们深刻感受到,民族文化既是历史的瑰宝,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资源。要引导青年人更多的深入民族地区,在文化浸润中理解多元与一体的关系,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践行立德树人的使命。

非遗传承不仅是技艺的延续,更是在历史与当下的对话中,书写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时代新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471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潍院学子三下乡|展志愿青春,暖新年时光

为积极响应“建设和谐家园”的号召,1月22日至23日,文史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同心振乡”服务实践队的志愿者们展现出了奉献社会的热情。随着春节的临近,大学生志愿者再次走进社区,深…… 蒋秀阳 潍坊学院文史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潍院学子三下乡|志愿和谐社会,助福精彩未来

社区环境优化是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为积极响应“建设美丽家园”的号召,8月1日至5日,文史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同心振乡”服务实践队志愿者们怀揣着奉献社会的热情,走进社区,…… 蒋秀阳 韦玉妃 曹婷 潍坊学院文史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返家乡】志愿服务活动 ——驱黄毒、灭欺骗

这个假期,“凌烟渺渺,甘泉霖霖”实践团成员王宽在家乡开展驱黄毒、灭欺骗。本活动旨在通过宣传教育、案例警示等多种方式,…

潍院学子三下乡|展志愿青春,暖新年时光

为积极响应“建设和谐家园”的号召,1月22日至23日,文史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同心振乡”服务实践队的志愿者们展现出了奉…

【返家乡】志愿服务活动 ——裁窗花写对联

这个假期,“凌烟渺渺,甘泉霖霖”实践团成员王宽回到自己的家乡参加裁窗花写对联活动。这次活动,不仅为家中增添了新年的装…

【返家乡】志愿服务活动 —— 红色传承,初心筑梦

这个假期,“凌烟渺渺,甘泉霖霖”实践团成员王宽参观商丘虞城烈士陵园基地。参观烈士陵园旨在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爱国精神,…

【返家乡】志愿服务活动 拥抱蓝色海洋,珍爱生命摇篮

为了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海洋的热爱与担当,“凌烟渺渺,甘泉霖霖”七彩假期社会实践团成员姚新月积极投身海洋保护海报及标语…

最新发布

探寻雄安红色基因 点亮淀畔红色火种—— 河北工业大学淀畔红脉队深耕雄安红色文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强调其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关键意义。在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有一支充满激情与担当的团队——淀畔红脉队,他们于2025年2月奔赴雄安新区…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童心向阳,萤光筑梦”实践团
1月20日,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童心向阳,萤光筑梦”实践团赴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以“推普赋能民族团结、润心助力心理健康、家风传承中华文化”为主题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实践团与小朋友们合影同音共…
探寻战争岁月饮食密码,传承历史记忆
本学年,我加入了由山东农业大学学生共同组建的“星星火种”团队,并对团队主要研究的中国红色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2025年1月23日,我来到山东省菏泽市开展了一场调研活动,旨在深入探究战争对饮食文化的影响…
淄博社区里的冬日暖阳行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孤寡老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生活状况时刻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营造温馨和谐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居民的归属感,曲阜…
踏古寻新,文脉相传——语说石韵团队赴桂林市桂海碑林博物馆调研
2025年1月9日至2月20日期间,广西师范大学语说石韵社会实践团队多次前往桂林市桂海碑林博物馆进行调研,旨在深度挖掘桂林石刻的文化内涵,推动其文化价值的弘扬,探索创新传播路径,助力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的传承…
河不忘本,海永念溪-----高校学子回母校演讲
河海大学学子返校宣讲活动圆满结束——传递梦想,助力成长2025年1月23日,为响应河海大学“源泉工程”的号召,弘扬河海精神,助力中学生成长,河海大学学子于近日返回母校本溪市高级中学开展宣讲活动。此次活…
深入调研汉服文化,非遗传承助力乡村振兴
(本站讯)1月21日-1月23日,95推普实践团成员分别前往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探寻苗银文化和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了解汉服文化,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非遗魅力,挖掘其背后的传承密码与发展机遇,并试图通…
2025年河海学子回归本溪市高级中学,开展源泉工程,圆满成功
河海大学学子返校宣讲活动圆满结束——传递梦想,助力成长2025年1月23日,为响应河海大学“源泉工程”的号召,弘扬河海精神,助力中学生成长,河海大学学子于近日返回母校本溪市高级中学开展宣讲活动。此次活…
寒假社会实践风采④丨茶乡筑梦,青春“篮”图
近日,我校护理学院的学子们带着满腔热忱,返回家乡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虎邱镇,参与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虎邱中心学校举行的茶ba篮球赛中担任志愿者。此次活动中,志愿者们主要负责协助维持现…
寒假社会实践风采③丨青春献家乡,温暖满社区
我校护理学院的学子们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号召,利用寒假时光,投身到“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他们带着对家乡的深厚情感,走进社区,用实际行动为家乡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展现新时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