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渝见”支队参访九锅一堂餐饮公司:解码重庆餐饮品牌的创新之路

来源:清华大学未央书院 作者:渝见

2024年2月,清华大学未央书院“渝见”实践支队赴重庆市九锅一堂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开展调研,与公司创始人周建军及管理团队座谈交流,深入探讨餐饮行业发展趋势、品牌战略转型及创业实践逻辑,揭开这家重庆餐饮品牌背后的创新密码。

座谈会上,周建军回顾了九锅一堂从石锅菜起步的创业历程。2010年,其弟周建民在上海考察后预判“小而美”餐饮趋势,在重庆新世界商场开出首家石锅菜门店,以“9个热菜+1份温汤”的创新模式迅速走红。石锅280度的保温特性与27元的亲民客单价,让门店首月营收突破20万元,最高翻台达15轮。“当时上海100平小店月净利10万,重庆大酒楼却仅二三十万,效率差距让我们坚定转型。”周建军说。

然而,2014年跨区域扩张遭遇重挫。西安首店因照搬重庆菜单亏损600万元,北方消费者对“辣椒里找鸡”的尖椒鸡和带刺鲫鱼差评如潮。“北方人偏爱大口吃肉,带骨菜品被视作‘坑人’。”周建军坦言。2016年,团队痛定思痛推出“能喝汤的酸菜鱼”,首创去刺少油配方,用农夫山泉熬制鲫鱼汤底,在西安测试后差评清零,转型后品牌吸引大量新客,财务数据持续增长。

在经营过程中,九锅一堂深刻理解顾客认知对产品价值的决定作用。消费者对菜品价值的感知与价格直接关联,顾客仅以“好吃”或“不好吃”评价餐厅,背后可能包含价格、环境等综合因素。因此,九锅一堂在产品设计上注重地域适配,通过“人均可摄入量”等指标量化区域消费差异,指导产品改良。在资源配置与效率提升方面,借鉴福特流水线思想,将菜品分解为预制(75%)与现炒(25%)模块,降低对厨师的依赖。同时,注重品牌识别设计,采用商场门头两秒吸引原则,用具有特色的标识吸引路过的顾客,增加品牌吸引力,强化品牌记忆点。

2023年,九锅一堂再次战略升级,从单品酸菜鱼转向“重庆家常菜”品类。周建军解释:“大数据显示顾客按家常菜逻辑点单,酸菜鱼点击率虽高却非唯一选择。”新定位涵盖毛血旺等17道重庆经典菜肴,供应链全面本土化——巫山土豆、永川豆豉等食材均取自重庆。“市场上‘重庆菜’认知尚未被占领,我们要做代表品牌。”他透露,转型后门店保留25%现炒菜品(如火爆腰花),将厨师需求从10人缩减至2人,既维持烟火气又提升效率。

谈及品牌发展,周建军分享三次转型经验:首次创业以石锅保温与低价策略突围;酸菜鱼阶段借“健康化”破局,用“能喝汤”定位撕开市场;如今回归“重庆家常菜”,则是为突破单品生命周期局限。“健康的才能走长远,中餐想走向世界,健康是前提。”他提到,企业曾因互联网营销“太飘”,推出“15分钟未上齐打69折”等话题性服务,但最终选择“去互联网化”,将发光门头换成刻字黑匾,“传递‘老字号’质感而非网红标签”。

在自由提问环节,支队成员积极提问。针对供应链问题,周建军表示连锁店关键要做好标准化和模块化,以酸菜产品为例,经标准化流程设计后,50岁的员工培训后也能操作,不需要专业厨师。对于如何培养顾客思维,周建军指出要定期进行顾客深度访谈,关注市场全局。谈及特殊顾客群体,他提到不同门店需差异化策略,如写字楼店侧重功能性,商圈店强化社交属性。关于公司未来是否会转型为供应链企业,周建军表示九锅一堂的目标是做成三代传承的百年品牌,选择做重资产的直营模式,虽然赚钱慢但更可持续。

座谈尾声,周建军总结到:从早期“石锅保温+低价策略”到“健康化酸菜鱼”突围,再到“重庆家常菜”品类升级,九锅一堂始终围绕顾客需求迭代发展。本次对谈也揭示了九锅一堂的生存逻辑:在标准化与地域适配、短期收益与长期价值之间寻找平衡。

此次参访,清华大学未央书院“渝见”实践支队成员们深入了解了九锅一堂的发展历程和核心经营理念,对餐饮行业的经营策略和创新实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支队成员们了解到,餐饮企业需要深入了解顾客需求,以顾客为中心进行产品创新和服务提升,同时也需要具备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此外,餐饮企业需要有明确的品牌定位和特色,以及持续学习和创新的精神。同时,餐饮企业在面对市场变化时如何调整策略,如成本控制、价格策略和营销推广等,也十分重要。

支队成员纷纷表示:此次参访揭示了餐饮行业“速生速死”表象下的深层逻辑——真正的品牌护城河,既非网红营销的昙花一现,亦非资本催熟的规模泡沫,而是对消费需求的精准洞察、对地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以及在短期收益与长期价值间找到动态平衡的智慧。九锅一堂的转型之路,为传统餐饮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474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风筝——牵系传统的云端精灵

2025年2月7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薪火相传,文明不息”社会实践队怀着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心,进行了一次有趣且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来探寻风筝的魅力。风筝,又称风琴、纸…… 薪火相传,文明不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爆竹——追溯历史脉络,传统传承新程

2025年1月24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薪火相传,文明不息”社会实践队积极开展社会实践,通过走进社区,指导孩童们正确并安全地燃放爆竹。通过此次实践,孩童们对于爆竹的燃放有了更加…… 高子涵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光影跃千年,薪火照文明

在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传统文化如同一条绵延不绝的河流,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其中,皮影戏作为…

风筝——牵系传统的云端精灵

2025年2月7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薪火相传,文明不息”社会实践队怀着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心,进行了一次有趣且有…

英歌舞——跨越时空的传统韵律

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英歌舞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文化爱好者的目光。然而随着时…

贴春联迎新春,弘扬传统文化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象征着团圆、希望与新生。而在春节的庆祝活动中,贴春联无疑是其中最具特色与意义的…

爆竹——追溯历史脉络,传统传承新程

2025年1月24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薪火相传,文明不息”社会实践队积极开展社会实践,通过走进社区,指导孩童们正确并…

最新发布

【返家乡】志愿服务活动 识破诈骗陷阱,守护财产安全
近日,“凌烟渺渺,甘泉霖霖”实践团成员宋睿佳在家乡开展“识破诈骗陷阱,守护财产安全”返家乡实践活动。我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向邻居们普及常见的诈骗手段和防范措施。在线上,我转发了一系列防诈…
【返家乡】志愿服务活动 巧剪多彩窗花,传承民俗文化
近日,“凌烟渺渺,甘泉霖霖”实践团成员宋睿佳开展了“巧剪多彩窗花,传承民俗文化”的特别实践。此次活动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动手实践中感受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
【返家乡】志愿服务活动 发扬军垦精神,争做时代青年
【返家乡】志愿服务活动发扬军垦精神,争做时代青年这个假期,“凌烟渺渺,甘泉霖霖”实践团成员宋睿佳走进了位于石河子市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此次参观活动,旨在通过近距离接触和了解兵团先辈们…
清华大学学生访问中国三峡博物馆开展文化交流与访谈活动
2024年7月21日,清华大学未央书院学生代表团赴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进行参观交流,并与博物馆工作人员围绕文化传播、展览创新及活动策划等主题展开深入访谈。展厅参观:三峡与重庆的历史文化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
寒假烟台行:凌烟渺渺甘泉霖霖实践团范宇轩弘扬家乡文化
2024年12月31日在寒风凛冽的冬季,一位年轻的大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回到家乡山东烟台,他带着在校学习的知识和对家乡深厚的感情,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文化宣传活动。他是“凌烟渺渺,甘泉霖霖”实践团的成员范宇…
“凌烟渺渺,甘泉霖霖”实践团成员寒假保护海洋珍惜水资源活动
“凌烟渺渺,甘泉霖霖”实践团成员寒假保护海洋珍惜水资源活动2024年12月28日在寒假期间,塔里木大学“凌烟渺渺,甘泉霖霖”团队的成员积极投身于保护海洋、珍惜水资源的公益活动中,为守护家乡的碧海蓝天贡献…
“凌烟渺渺,甘泉霖霖”实践团成员寒假社区反诈宣传活动
2025年1月5日在寒假期间,塔里木大学“凌烟渺渺,甘泉霖霖”团队的成员我积极参与了一系列社区反诈宣传活动,为家乡的居民们送去了温暖与关怀。随着社会的发展,电信诈骗案件频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瓷语墨香行旅:探寻千年瓷都的文化密码
景德镇,一座因瓷而生、因瓷而兴的城市,承载着中华文明最璀璨的陶瓷文化记忆。2023年盛夏,“瓷语墨香行旅”实践团踏上这片充满传奇的土地,开启了一场探寻千年瓷都文化密码的深度实践。这支由青年学子组成…
“情系徐中 河海梦之翼”——河海大学大学生寒假返校宣讲活动实践
2025年1月20日,几名来自河海大学的大学生们返回了自己的母校——徐州市第一中学,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宣讲活动。不仅向学弟学妹们分享了大学的有趣生活,同时也为迷惑于选择未来专业的他们提供了一些建议。…
中南民族大学学子赴贵州织金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探秘苗族蜡染技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5年2月13日至15日,中南民族大学“织梦成金”实践队走进贵州省织金县,开展一场主题为“苗韵蜡语,多彩交融——织金苗族蜡染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融合与凝聚”的寒假实践活动。该团队通过亲身体验蜡染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