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万物,用数字解读伟大长征路”主题教育活动于2025年2月14日星期五在青罕中学圆满举行。
(一)数说万物,用数据勾勒长征轮廓
长征,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到1935年10月抵达陕北吴起镇,再到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长征历时两年,跨越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总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而仅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的直属队行军里程便达9249.5公里,平均每日行进28.03公里。若换算为更直观的单位,相当于每小时徒步1.17公里、每分钟19.5米,日夜兼程330天。他们携带着3万支枪、165万发子弹,人均背负4天口粮,却在饥饿与严寒中创造了人类极限的奇迹。
(二)数说万物,体会数字背后的苦难与坚韧
据统计,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牺牲的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革命的火种,展现了对理想信念的坚定追求。行军数据的精准计算,揭示了难以想象的艰难。测绘部门通过地形图测量发现,实际里程比记录多出404里——这是陡坡与迂回路线叠加的代价。草地昼夜温差达40℃,雪山空气含氧量不足平地一半,而红军日均减员近百人,他们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数字的缝隙中。这些数据不仅是历史的刻度,更是血肉之躯对抗极限的见证。
(三)传承:用数据唤醒记忆
今日,我们测量走廊的长度、计算步行的速度,试图模拟当年的行军。然而,真正的长征无法复刻——因为它的伟大不仅在于距离,更在于数字无法完全承载的牺牲与信仰。新时代的“长征路”,或许不再需要翻越雪山草地,但数据提醒我们:唯有用“独立自主”的创新、“紧密团结”的协作,才能跨越新的“娄山关”与“腊子口”。
数字背后,是长征精神的永恒传承。长征精神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精神,是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精神,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更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500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