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点亮陕北安塞腰鼓非遗传承之路
为深入了解安塞腰鼓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现状,探索其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路径,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春和景明”社会实践队奔赴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开展了一场以“传承非遗文化,弘扬安塞腰鼓”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实地调研,探寻传承现状
实践队抵达安塞区后,迅速展开实地调研工作。队员们深入当地农村、社区和学校,通过走访老艺人、与当地居民交流、发放问卷等形式,全面了解安塞腰鼓的传承情况。调研过程中,队员们发现,尽管安塞腰鼓在当地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年轻一代对腰鼓的兴趣逐渐减弱,传承人数量减少,且多为年事已高的老艺人,传承面临诸多挑战。此外,安塞腰鼓在校园中的普及程度也较低,许多学生对其文化内涵和表演技巧知之甚少。
文化体验,感受腰鼓魅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安塞腰鼓,实践队成员积极参与到腰鼓的学习与体验中。队员们邀请当地资深的腰鼓艺人担任指导老师,从基本的鼓点节奏、动作步伐到整体的表演风格,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队员们深刻感受到安塞腰鼓的魅力所在——那激昂的鼓点、豪迈的动作,以及背后所蕴含的陕北人民坚韧不拔、热情奔放的精神风貌。通过亲身实践,队员们不仅掌握了腰鼓的基本表演技巧,更对安塞腰鼓的文化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互动,播撒传承火种
实践队深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在于培养年轻一代的兴趣与参与度。因此,队员们积极与当地学校合作,开展了一系列腰鼓教学活动。队员们将所学的腰鼓知识和技巧传授给学生们,从简单的鼓点练习到完整的舞蹈编排,耐心指导,激发了学生们对安塞腰鼓的兴趣。同时,实践队还组织了腰鼓表演展示活动,邀请学生们与当地老艺人同台表演,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腰鼓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此外,队员们还通过举办文化讲座,向学生们介绍安塞腰鼓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以及在当代社会的价值,进一步提升了学生们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在传承安塞腰鼓的过程中,“春和景明”社会实践队积极探索创新传播方式,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队员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拍摄了一系列安塞腰鼓的教学视频和文化纪录片,并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学校官方网站等渠道进行广泛传播。这些视频不仅详细介绍了安塞腰鼓的表演技巧和文化内涵,还展示了实践队在当地的调研和教学活动,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和点赞。通过这种创新的传播方式,实践队成功地将安塞腰鼓推向了更广阔的舞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安塞腰鼓的传承和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成果丰硕,展望未来传承之路
实践队在本次的实践活动中取得了丰硕成果。队员们不仅深入了解了安塞腰鼓的传承现状,积累了丰富的调研资料,还通过教学互动、创新传播等活动,为安塞腰鼓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培养了一批年轻的学习者和传承者。实践队的活动也得到了当地政府、学校和社区的高度认可和大力支持,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安塞腰鼓传承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实践总结会上,队员们纷纷表示,此次实践活动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感受到了作为新时代青年肩负的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与使命。未来,他们将继续关注安塞腰鼓的传承与发展,结合自身专业优势,探索更多创新的传承方式,为保护和弘扬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安塞腰鼓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继续传承下去,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507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