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文化多元共生且非遗保护浪潮澎湃的时代背景下,古老的传统技艺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2025 年 2 月 25 日,一群充满朝气与使命感的年轻人 —— 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 “偶” 团队,踏入了广西桂平市杖头木偶文化基地。他们带着对本土文化的热忱,以及为非遗传承贡献力量的坚定决心,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实地调研活动,试图为桂平杖头木偶戏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探寻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桂平杖头木偶戏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底蕴深厚。团队到达传承基地后,几位资深艺人热情展示了形态各异、制作精美的木偶。老艺人介绍道:“这个武将木偶,造型威武,服饰图案有身份寓意。”交流中,学生们了解到其历史悠久,表演风格融合当地民俗、语言和传统艺术,是桂平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随后,学生们观看了精彩的木偶戏演出。艺人们在幕后熟练操控木偶,让它们活灵活现地演绎故事,学生们被深深吸引,掌声不断。演出结束,学生们围拢请教,从操控手法到唱腔运用,不放过任何细节,艺人们也悉心指导。
然而,调研中团队发现桂平杖头木偶戏传承面临诸多挑战。现代网络娱乐兴起,其观众群体萎缩,年轻一代兴趣缺缺。一位老艺人无奈表示:“年轻人都忙着玩手机,很少看木偶戏了。”此外,用当地白话表演限制了受众范围,目前仅一位年事已高的正式传承人,培养新人难度大,且资金短缺导致道具老化、场地不足等问题。
面对困境,学生们与当地文化部门、艺人及专家交流探讨,提出利用新媒体制作短视频宣传,将木偶戏与学校教育结合开展兴趣班等建议。同时,他们还了解到当地已尝试将木偶戏与文旅产业结合,在景点表演。
此次调研,对团队学生而言,是对传统文化的探索,更是责任担当的践行。他们将整理资料形成报告,呼吁更多人关注,还计划组织志愿者活动,深入校园、社区宣传,让古老的桂平杖头木偶戏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509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