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春节首个非遗年的特殊背景下,青岛科技大学“遗”路生花寻年队的五名大学生,怀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的使命感,踏上了探寻家乡年味的实践之旅。他们分别来自山东临沂、山东滨州、山东菏泽、宁夏固原、云南等地,以各自家乡独特的春节活动为切入点,深入挖掘春节非遗文化的内涵。
山东临沂,队员们以青春的朝气,赴家乡之约,游览了沂蒙山龟蒙景区和羲之灯会。沂蒙山龟蒙景区的雄伟壮丽,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队员们在攀登中感受着大自然与人文的交融。羲之灯会则以其精美的花灯和丰富的文化活动,重现了传统春节的热闹与喜庆。队员们在灯会中穿梭,品味着家乡的年味,也领略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山东滨州,队员们观看了精彩绝伦的打火花表演。打火花是滨州地区春节期间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起源于古代的祭祀仪式,寓意着驱邪避灾、祈求丰收。队员们站在火花四溅的场地中,感受着传统技艺的震撼力。那绚丽的火花在夜空中绽放,仿佛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在山东菏泽,曹州牡丹园的春节庙会热闹非凡。队员们走进园内,仿佛置身于欢乐的海洋。园内的牡丹造型景观在彩灯的映衬下别具一番风味,尽管此时牡丹尚未盛开,但牡丹文化的元素却无处不在。庙会上,各种传统的民间艺术表演轮番登场,舞龙、舞狮、踩高跷等节目精彩纷呈,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宁夏固原的社火表演,是当地春节期间的一大特色。队员们参与其中,与当地群众一起舞动着手中的道具,锣鼓喧天,热闹非凡。社火表演不仅展示了宁夏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传承了丰富的民俗文化。队员们在参与中深刻体会到,非遗文化正是在这样的民俗活动中得以延续和发展。
云南的打粗碳石、向火活动,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队员们围坐在火堆旁,参与到这一独特的传统活动中。火光映照下,大家分享着对春节的期待和对家乡的热爱。这一活动不仅是一种取暖方式,更是云南人民春节期间团聚、交流的重要形式。
除了实地体验家乡的年味,队员们还通过线上方式收集了 210 份关于春节首个非遗年及家乡特色年味的认知调研问卷。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队员们发现,尽管近年来春节年味有所淡化,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依然强烈。特别是在春节申遗成功后,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中来。
“遗”路生花寻年队的这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队员们亲身感受到了家乡年味的独特魅力,也为宣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让更多人了解到春节首个非遗年的重要意义。在未来的日子里,“遗”路生花寻年队将继续深入挖掘更多家乡的传统文化宝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团队成员:闫冰 张曼玉 田诺 胡乐乐 谢芙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513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