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日照1月18日电(通讯员 曹馨文)《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指出,中国老年流动人口数量较2016年增加了近1800万,呈现持续增长趋势,“老漂族”已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为深入了解这一群体的生活现状与需求,并进一步弘扬社会关怀,曲阜师范大学乐享桑榆实践队于1月16日前往日照东港区秦楼街曲阜师范大学家属院,探讨老漂族在城市生活中的适应情况、面临的挑战与困境,并寻找改善服务与帮助的方式,以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享受幸福晚年生活。
无根漂泊,乡愁难解
1月16日上午实践队员来到日照东港区秦楼街曲阜师范大学家属院,开展深入调研,聚焦当地老漂族的孤独思乡情绪及应对策略。一单元的李爷爷向实践队员倾诉:“离开熟悉的家乡,来到这陌生的城市,每天看着车水马龙的街道,心里总觉得空落落的,尤其到了夜晚,就格外的想家。不过,为了能和孩子们在一起,再难也得坚持。”在社区居委会赵主任的引导下,实践队员们深入了解到社区正努力通过搭建交流平台、开展心理疏导等举措,缓解老漂族的孤独与乡愁。赵主任向实践队员介绍,社区里的老人们大多来自不同地方,彼此之间交流较少,孤独感较为明显,社区正积极鼓励老人们参与各类活动,增进彼此了解,缓解思乡情绪。针对老漂族的孤独思乡问题,社区也是将老人的情感需求放在首位,致力于打造温馨和谐的社区环境,助力老人们安心生活,这也是社区构建幸福社区的关键所在。通过社区、家庭以及社会各界的协同努力,为老漂族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图为张爷爷向实践队员介绍老年活动中心。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吕晨旭 供图
活动中心游,温暖思想路
在后续的走访过程中,实践队员发现社区的老年活动中心较多的被老人们提及,活动中心也正成为老漂族们的心灵港湾。四单元的王奶奶向实践队员分享:“自从社区有了老年活动中心,我的生活变得充实多了。每天和老伙伴们一起跳舞、下棋、聊天,感觉自己不再孤单,也慢慢适应了这里的生活节奏。”社区老年活动中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娱乐项目,还定期举办各类讲座和培训,帮助老漂族们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跨越数字鸿沟。活动中心的李主任向实践队员介绍,为了缓解老漂族的孤独感和思乡情绪,社区特别注重搭建交流平台,组织老人们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增强他们的归属感。李主任表示:“社区老年活动中心致力于成为老漂族的第二个家,通过各种活动和贴心服务,让老人们在陌生的城市中也能感受到温暖和关怀,这是我们社区服务的重要目标。”通过社区的不懈努力,老漂族们在城市中找到了新的生活重心,逐步融入了社区大家庭,生活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图为华尔兹社区的老人们在跳广场舞。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吕晨旭供图
多措并举,化解代际矛盾
在深入调研过程中,实践队员发现社区在解决老漂族代际矛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五单元的赵奶奶对实践队员说:“以前因为育儿观念和生活习惯的差异,和孩子们经常闹矛盾,心里很不是滋味。但现在社区组织了专门的沟通交流活动,让我们和孩子们坐下来好好聊聊,互相理解了很多。”社区通过举办育儿讲座、家庭关系辅导等活动,为老漂族和子女搭建了沟通的桥梁,促进了双方的理解与和谐。这些活动不仅帮助老人们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还缓解了他们在育儿理念和生活习惯上的差异所带来的矛盾。同时,社区还注重提供心理支持和情感关怀,让老人们在照顾孙辈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来自子女和社会的温暖与理解。通过这些综合措施,减少代际冲突,提升老漂族的生活质量,让他们在城市中也能享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图为实践开始前的团队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吕晨旭供图
在实践的收尾阶段,实践队员通过查阅资料和关注相关报道了解到,近年来曲阜师范大学家属院通过党支部牵头组织“老漂族关怀学堂”,专门针对老漂族在城市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培训和辅导。同时,社区积极动员各方资源,开展老漂族专题活动,如代际沟通工作坊、城市生活适应讲座等,深入了解老漂族对于社区服务和家庭关系的看法,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增强其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通过这些举措,社区不仅帮助老漂族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还提升了他们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促进了家庭和谐与社区稳定,为老漂族在城市中的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温暖。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526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