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日的暖阳下,济南图书馆的玻璃幕墙折射出柔和的光晕,一群身着红色马甲的年轻身影穿梭其中,他们或轻声引导参赛儿童,或专注整理比赛资料,或蹲下身与孩子温柔对话。这是山东女子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在第八届“童声书韵”诵读大赛中的服务剪影。这场以“书香润初心,逐梦新征程”为主题的活动,不仅是一场赛事的保障,更成为了一次关于成长、责任与初心的生动实践。
服务有形,润心无声。“童声书韵”诵读大赛的舞台属于孩子,但台前幕后的每一分钟都凝聚着志愿者的智慧与温度。26名志愿者在两天内承担了从选手引导到音频技术支持的全流程服务。看似简单的“收集裁判打分”背后,是对细节的极致把控——志愿者们需同步记录评委意见,确保分数传递零误差;而“拷贝音频”这一任务,则考验着技术与耐心的双重素养,任何一次操作失误都可能让孩子的努力付诸东流。
更值得深思的是志愿者与参赛儿童的互动。一名志愿者在总结中写道:“当我蹲下来与孩子平视时,他们眼里的紧张逐渐变成了信任。”这种“蹲下的服务姿态”,正是志愿服务的精神内核:不是居高临下的帮助,而是平等的陪伴与支持。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陌生环境中的紧张情绪会直接影响表现,而志愿者的细致引导,恰恰通过“情感缓冲”机制,为孩子搭建了一座从紧张到自信的桥梁。
从服务到成长是一场双向的奔赴。志愿服务从来不是单向付出,而是一场青年与社会的双向赋能。对参赛儿童而言,志愿者的存在让比赛成为一次温暖的成长仪式;对志愿者自身,这场活动则是一次深刻的自我觉醒。一名大一的志愿者坦言:“我曾以为志愿服务只是‘干活’,但现在明白,每一句‘谢谢’都在提醒我——我的行动可以影响他人的世界。”
这种影响甚至超越了活动本身。济南图书馆作为城市文化地标,常年承担着公共教育职能。志愿者的服务,无形中强化了图书馆作为“社会第三空间”的凝聚力,让文化资源通过人性化服务更平等地触达每个家庭。正如社会学家雷·奥登伯格所言:“真正的社区,诞生于人们共享的、有温度的公共空间中。”
让初心照进未来,让童心浸润书声。活动虽圆满落幕,但思考并未终止。志愿服务的价值,不仅在于解决“当下问题”,更在于播种“未来可能”。下一步,团队计划将服务经验转化为可持续的公益项目,例如开设“赛前心理辅导工作坊”,或与图书馆合作推出“亲子共读志愿服务日”,让短暂的赛事服务延伸为长期的文化陪伴。
“书页翻动的声音,是初心跳动的声音。”这场志愿服务,如同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涟漪从图书馆蔓延至更广阔的天地。当青年志愿者以书为媒、以行践志,他们书写的不仅是活动的总结,更是一份关于责任、成长与社会连接的青春宣言。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654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