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清晨,夹杂着一点雾霾的天才蒙蒙亮,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北京市垃圾分类计量收费制度优化及对策调研团的环保小卫士们便早早起身开启了为期三天的实践之旅。
关于垃圾分类我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实际落实效果却不甚显著,以首都北京重点城区为例对现有垃圾清理情况进行调研并以己之力对相关政策制度进行优化是我们此行的重要目的之一。
三天的实践里石景山区、丰台区、朝阳区三大城区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一行人共走访12个区民社区,2个物业公司办公点,2个密闭式清洁站,访问了5种不同角色的群体。回收调查问卷二百余份,录制街访视频1期,确定合作社区1个,收获满满也感慨万千。
·斯人若彩虹 遇上方知有·
北京的风还凛冽,当一群陌生外来的小红马甲手拿问卷出现在社区时,大多数路人还是停下了脚步,为我们耐心填写问卷解答内容。
“姑娘,我耳聋,你大点声啊”一位古稀之年的老奶奶对我喊道。奶奶耐心的回答着我们的问题,并提到现代人不能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原因除了个人素质有待提高之外还有一点是生活在北京人均居住面积过小,很多人家并不想放置多个垃圾桶。这也拓宽了我们团队成员的思路,有了研发新型垃圾桶的设想。
“等等啊,等我把车停了我们好好聊聊。”在小跑一路追上分拣垃圾的工人时,叔叔对我们的采访报以极大的热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大叔令我们在寒冷的冬日倍感亲切。我心疼地偷偷观察到叔叔因为总在室外工作一直耳朵已经被冻伤,但朴实的笑容却依旧温暖。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斯人若暖阳,遇上方知情。
·调研得全貌 实践出真知·
从垃圾的产生到消逝这其中至少要经过四双有温度的手,经过对小区区民、分拣垃圾工人、物业公司、环卫工人、密闭式清洁站工人五方的调研访谈,我们较为详细的得出了垃圾生命周期的细节版现实版。
小区区民未将垃圾分类而是将所有垃圾放到同一垃圾袋中较为随意的扔到垃圾袋中,即使枫景园小区物业公司为业主发放了专门的垃圾桶与垃圾袋,但落实人群仍十分有限;负责分拣垃圾的工人每人会大概负责5-8个单元楼的垃圾桶,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其中可回收垃圾即废品可自行卖掉,主要将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分开。每个工人月工资大概在2500-2600之间,日工作6小时,但受访者也坦言在分拣时并不会特别仔细,垃圾袋中哪种垃圾的比例较大便归为哪一类;分类出的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由环卫工人装车运往清洁站进行二次处理,其中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的产生量大概是1:3;而金顶阳光密闭式清洁站工人作为北京市石景山区垃圾清运站的一份子,每天接收大量垃圾,其中占地面积不大的垃圾箱可收纳8吨垃圾,固体车内垃圾满时会有空车来将垃圾运走进行下步清理。
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法,调研最大的价值之一便在于所得到的一手材料的真实性不可替代性。
·坦然遇黑脸 常怀感恩心·
象牙塔里的我们平日在学校接触最多的人群是朝夕相处老师同学,社会实践以另一种形式让我们与人打交道,与最真实的社会碰面。
当遇到面无表情直接下逐客令的物业人员时,我们愤怒沮丧;当路上一些行人面露惶恐之色疑惑我们是骗子时,我们无奈难过。而细细分析之后,便又重归坦然。物业人员上有领导下有业主,夹缝里求生的日子也很艰难,面对前来的调研人员,自然避之不及,担心多说话说错话;而如今各种新型骗局也层出不穷,对陌生人的警惕心其实是正常的自我保护······归根结底,这是社会的问题呐,而我们的目的也正是便民正风气,环保促和谐。常怀感恩可以让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保持平和的心态,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我一直相信,当做了某件对的事,它会使你在地球上的重量增加一些,会觉得安全。一天下来形色匆忙却是心之所向。
探索垃圾分类的路上,疲惫的我们仍坚定着,并未等候炬火,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613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