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粤’羊城红迹 印心革命历史
时值建党九十五周年纪念日暨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之际,为积极践行中国共产党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深入基层,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酷暑炎热的七月,2016年7月11日至18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寻红七粤”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奔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五个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了“寻粤红色记忆,庆建党九十五周年”为期7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7月11日,团队出发前往活动行程的第一站——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步入陵园,肃穆的氛围立刻让人沉静下来。园内的园林景观具有浓郁的岭南特色,郁郁葱葱的亚热带植被在园内形成一片片绿荫,在炎炎烈日下给人带来一丝清凉。湖光潋滟,曲径延绵,广州起义纪念碑高耸屹立,烈士高举着钢枪,石碑上面刻着“广州起义烈士永垂不朽”几个金色大字,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雄伟。纪念碑东面是烈士陵墓,整个墓冢呈半球形,非常庞大,查询资料得知,墓冢直径43米,高6.2米,极其壮观。还有那八角湖心亭,亭上悬挂着董必武提书的“血祭轩辕”牌匾。这些景象让人不禁对革命烈士肃然起敬。
第一站活动持续了两天,期间遇到同样前来寻访的由刘平书记带领的广州机务段几位党员,他们热情地与团队合照,填写调查问卷。其中,刘平书记对团队的实践活动表示了赞赏与支持,并希望能有更多的大学生参与进来。
经过对第一站的了解与总结,7月13日,实践团队便出发前往第二站——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土黄色的砖木结构西式洋房特别显眼,坐落在老城区的街边,这里曾经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指挥所,大楼门廊左右两侧分别立有“廖仲恺先生纪念碑”和“工农运动死难烈士纪念碑”。展馆不大,进入馆内,静谧的氛围让人感受到革命历史文化的沉淀,可以说是闹市中的一处静地。一位中年大叔独自一人格外认真地端详着展馆内的展品,一字一句细细地品读红墙上的文字,着实让人不好意思打扰。直到参观完毕,队长方递上调查问卷,并与其进行交流。在沟通过程中,团队得知他对红色文化的热爱和了解,大叔并表示希望当代年轻人能够静下心来去了解,去接触这些文化,传承下去。
“确实,倘若不是这份对红色历史的热爱之心,很少会有人耐心去体会红色文化的意义。许多人来这里参观都是走马观花,最多对玻璃展柜里的历史展品产生些许的兴趣,往往忽略展馆墙上那大篇幅的文字。出了展馆都不知道自己参观了什么,又收获了什么。何其浮躁!”在谈到大叔如此认真细致观看的场景时,中华全国旧址的负责人对团队如此说到。
活动开展的第四天,团队来到第三站——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正门牌坊上镌刻着孙中山先生亲笔题词“浩气长存”四个大字。进入园区,带来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里面没有嬉笑打闹的现象,而是安静,严肃,让喧嚣的心灵回归沉静,缅怀先烈,陶冶身心。园内有大量精致的墓碑,浮雕和建筑都。正门往里走便是那七十二烈士之墓,烈日下,那安静的墓碑却仿佛映照了烈士们牺牲时的壮裂。
兜兜转转, 7月15日,团队追寻的步伐迈到第四站——毛泽东农民运动讲习所。这是一处红墙黄瓦、古色古香的古建筑群,泮池中锦鲤翻腾,沿着石砌甬道便可参观照壁、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和尊经阁。毛泽东的办公室兼卧室在东耳房,室内设备十分简陋。仅有一张木板单人床,一对湖南式的方形竹箱,一个竹架子,一张办公桌和几把椅子,使人不免对这位伟大领袖的艰苦朴素肃然起敬。次日,团队赶上园内讲解,,在讲解员的讲解下重温历史,牢记侵略战争曾经造成的深重灾难,进一步了解党的历史,感受党的成长历程,加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
时针飞快,团队的实践活动将至尾声。7月17日,团队抵达行程的最后一站——中山纪念堂。进入园区就感受到一种浓厚的文化气息。中山纪念堂是中西建筑手法结合的建筑典范,是一座宏伟、壮丽的八角形宫殿式建筑,其中央高悬着一块蓝底红边的漆金大匾,上面有孙中山先生亲手题书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雄浑有力。雄伟俊挺的孙中山铜像凝视着远方,引来不少游客上前照相,一种崇拜感油然而生。
历史的狼烟掩盖不住岁月的风雨,星星之火渐成燎原。无数的革命先驱将希望的种子撒向了人间,绽开满目烂漫的红色。老一代人把这段历史的真实交付给现代,我们有责任用真实还原历史,代代传承,把那段红色的激昂岁月融入现代年轻人的脉络,使他们眼中的历史变得立体、真实、可靠,让红色历史成为他们精神的支柱、前进的动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856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