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浙师学子走访朱桥村,探寻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新状态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员之家”红韵浦章“实践队 作者:红韵浦章实践队

7月4日,我院“红韵浦章”实践队来到浦江县前吴乡朱桥村展开主题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朱桥村位于浦江西部山区,记得住乡愁,留得住青山绿水,以美丽的湿地风景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著名。实践队员们在村长、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参观了文化礼堂,并在此了解朱桥村精神文明建设特色及优势,为其他村精神文明的建设发展提供经验。

图片1_副本_副本.jpg

家训为本,古为今用

图片2_副本_副本.jpg

当实践队员踏入朱桥村的文化礼堂,徐、黄、周、吴四大姓氏的家规家训首先映入眼帘。这些家训都摘录自各氏族谱,而这些族谱始修于明、唐、宋、元时期,拥有悠久的历史积淀与丰厚的文化底蕴,而作为世代相承的家训家规,其中所传达的精神文明价值更是不言而喻。“睦家庭,和社会,安乡邦”“保生态,防污染,健肌体”这些不仅仅是各氏家族为振兴家业对后人所提出的要求,其对朱桥村乃至整个社会发展都有深刻的借鉴意义,是如今朱桥村建设的重要精神文明依据。

选择将这些家规家训通过文字的形式记录并保存下来,展示于村内的文化大礼堂,供大家学习借鉴,是朱桥村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结合当地特色所做出的努力。以史为鉴,古为今用,让家训传统与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推动朱桥村在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同时不忘初心,牢记传统。贯彻落实垃圾分类的政策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又何尝不是朱桥村家训家风传统对村子的现代建设产生的深远影响呢?朱桥村将家规家训囊括到精神文明建设范畴的发展方式,让初访前吴乡的实践队员眼前一亮,也为其他村子打开了一条因地制宜,将地方特色与精神文明的建设相结合的新思路。

榜样为先,励志进取

图片3_副本.jpg

环视朱桥村的文化礼堂的四壁,墙上张贴列举有优秀“朱桥人”的光荣事迹与成就,他们身上励志进取的品质,影响激励着代代“朱桥人”,也强烈震撼着我们。通过与村优秀党员代表、先锋榜样的近距离交谈,我们深切感受他们身上所散发的独特人格魅力,学习他们的优良品质,也了解到村内亦有许多杰出学子、突出业绩以及励志故事。

“天龙作骑万灵从,独立飞来缥缈峰。怀抱芳馨兰一握,纵横宙合雾千重。”作为有名的“飞出金凤凰”村,朱桥村自二十世纪以来就重视教育的投入,村里人才辈出,莘莘学子毕业于优秀高校,如浙江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等,诸多优秀的学子令人刮目相看。经负责人介绍,朱桥村经过一系列的建设和改造,深入贯彻党的精神文明思想并付诸实践,成为了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杰出的案例之一。

不仅如此,在党的引领下,源源不断的成功人士诞生在这一新农村中,徐民生、徐国栋、徐新法等在各行各业都取得可观的成就。在访问这些成功人士时,队员们发现他们都秉承着共产党坚定的理想信念,以精神食粮作为自己通往成功的指路灯。他们将党的理想信念作为他们毕生的行动指南和人生导向并呼吁民众一心向党,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除却精神文明的层面之一“求学”,革命烈士所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共产党所坚定的理想与信念,革命烈士徐尊士,抗美援朝军人吴贤诚,都代表着伟大的红色革命精神,是我们历代效仿的榜样,他们的光荣事迹告诉我们,应该在党的引领下,爱国爱党爱人民,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与人民的权益,并为此做出贡献。

民风为底,耳濡目染

图片4_副本.jpg

在村书记徐民生的带领下,队员们参观了村文化礼堂,深入了解朱桥村的民风建设,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当地的淳朴民风。流传于浦江民间的《莫老爷与仙姑娘娘》的故事让人感动于莫老爷的无私爱民,也在村民中形成了尊重感恩的良好民风;人们口耳相传的农村谚语,不仅促进了知识的传播,更促进形成了邻里间互帮互助的和谐氛围;历时百年的族谱家训,形成了一家人的良好作风,也促成了整村人的优良民风。

如果说文字语言的流传是对民风的学习传承,而村民在生活中的行动则是对民风、对精神文明的最好实践。全程陪同的热心村长、耐心讲解的村支部书记、积极配合调研工作的党员群众,这些调研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温暖着每一名队员。队员们深刻感受到,朱桥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人们耳濡目染地形成的优良民风,深至民心,现于细节。

在朱桥村的调研活动中,我院“红韵浦章”实践队的队员们以文化礼堂为缩影,了解朱桥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新状态——家训为本、榜样为先、民风为底,朱桥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发展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8758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湖南科技大学举行“夜雨樱曲·樱花音乐节” 引领春日青春热潮

3月29日晚,湖南科技大学田径场灯光璀璨、人潮涌动,由校团委主办、学生会承办的“夜雨樱曲·樱花音乐节”如期举办,吸引了大量师生前来观看。细雨微落、樱花盛放,青春的旋律在春夜中热烈…… 唐乐乐 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湖南科技大学2025春季首升:迎曙光启航,扬奋斗之帆

迎着晨曦微光,伴随春风拂面,湖南科技大学2025年春季学期的首次升旗仪式于2月17日清晨在立德楼前坪隆重举行。这不仅是一场仪式,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是对崭新学期的庄严宣告。旭日东升,…… 唐乐乐 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湖南科技大学学子返家乡:“以青春之力守护母亲河——河小青志愿服务在行

湖南科技大学学子返家乡:“以青春之力守护母亲河——“河小青”志愿服务在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色、低碳、可持续…… 唐乐乐 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湖南科技大学学子返家乡:“青春志愿行,温暖回家路——车站志愿者暖心行

湖南科技大学学子返家乡:“青春志愿行,温暖回家路——车站志愿者暖心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在春运这场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中,青年志…… 唐乐乐 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湖南科技大学举行“夜雨樱曲·樱花音乐节” 引领春日青春热潮

3月29日晚,湖南科技大学田径场灯光璀璨、人潮涌动,由校团委主办、学生会承办的“夜雨樱曲·樱花音乐节”如期举办,吸引了大…

4.18公共管理学院团委青工部开展“童心依旧”活动

(通讯员:刘羿男王君青)4月18日下午,我校公共管理学院的志愿者们走进了怡智家园,陪伴心智障儿童度过了一段充满欢笑与温暖…

经管院团委竞赛指导部举办“挑战杯”宣传动员大会

为提高学生的比赛参与度,激发学生创造灵感,2024年12月7日,经济管理学院团委竞赛指导部在博学楼b502举办了“挑战杯”宣传动员…

经管院成功举办2025年“挑战杯”专题讲座

为进一步激发我院学生对“挑战杯”竞赛的参与热情与创新活力,2024年12月7日,经济管理学院团委竞赛指导部特邀学院教授刘波老…

青春政好,与社同行:志愿服务暖人心

近日,“青春政好,与社同行”主题志愿活动在岳龙社区顺利开展。五名公共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走进社区,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与…

最新发布

绿树阴浓夏日长 ——中原农耕博物馆纪念品文创设计队
盛夏七月,不知你们有没有观察到,由于充足的阳光和雨水,天气温热,很多植物生长的很好,池塘里的荷花,绿柳,仿佛比以前更加茂盛。汗如雨下,今天也是忙绿的一天。上午,大家很快就确定了风格,进入到了作画当 …
梦回“戚城” 春秋争霸 ——许昌学院赴濮阳考古队第三弹
梦回“戚城” 春秋争霸——许昌学院赴濮阳考古队第三弹“颛顼得道,以处玄宫”。7月7号一大早,队员们像往常一样,吃过饭便早早的来到工地上。到达目的地后,由赵老师给队员们分配今天的任务。随后由赵老师给队 …
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判文书未在网上公布
本案原判认定事实不清,一审已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是否违法,错在何处,没有明确的事实;认定数额没有合理排除异议;被申请人吴乾云是否死亡需要查明。…
精彩,只因你我同行
精彩,只因你我同行  ——“建造人生·创出未来”BIM实践队查漏补缺小组会议总结  引言:“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爱迪生曾说过一句名 …
“通安全路,化危急险”化工安全实践团出征仪式
“通安全路,化危急险”化工安全实践团出征仪式7月4日,“通安全路,化危急险”化工安全实践团在纺化楼207室举行了本次暑期社会实践出征仪式。化学化工学院红十字分会指导老师茅冬华老师出席了本次出征仪式。下午 …
祭七七,历史无言,热血依旧
“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到临,牺牲到底不屈挠;飞机坦克来勿怕,大刀挥起敌人跑!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这是北京档案馆珍藏的《卢沟桥歌》词曲,作于震惊中外的“七七 …
许昌学院钧瓷“文创产品”设计开发队第四天
今天第四天了,时间过得好快啊感觉好像昨天才来的一样!昨天做的罐子还不干不能继续做,所以今天练练修坯,昨天拉的坯今天感觉干湿度正好,开始修坯。昨天修的三个坯直接放在拉坯机上修的坏了两个今天看见修坯筒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许昌学院“绿城&#8226中央”环境设计调研队纪实
2018年7月7日上午9点整,许昌学院“绿城& 8226;中央”环境设计调研队共青团学习宣传贯彻团的十八大精神会议在许昌学院图书馆展开。会议传达了团的十八大精神,要求“绿城& 8226;中央”环境设计调研队以习近平新时 …
弘扬社会正能量,振兴中华有希望
在实践中探寻真理 在劳动中收获果实
7月7日清晨八点,许昌学院“析土壤,知污染”许昌市区及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调研队全体队员于理科综合楼下集合完毕,迈着整齐的步伐共同走进实验室,新的一天的探索之路就此开始。昨日教师们的谆谆教诲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