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自古如冰玉
——新材料与能源学院钧瓷实践队钧瓷蜕变的一步
8日早晨,新材料与能源学院“‘钧’为‘瓷’身,由‘泥’而变——微纳米材料在钧瓷釉料中的应用”暑期社会实践队队员在纳米楼下集合,然后进到实验室里面。今天队员们就可以取出素烧的小瓷片开始上釉了。
釉是覆盖在陶瓷制品表面的无色或有色的玻璃质薄层,是用矿物原料(长石、石英、滑石、高岭土等)和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部分原料可先制成熔块)经过研磨制成釉浆,施于坯体表面,经一定温度煅烧而成。能增加制品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和电介强度,还有美化器物、便于拭洗、不被尘土腥秽侵蚀等特点。
老师讲解,取出的经过素烧后已经冷却好的小瓷片上釉时,釉层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大概控制在0.8毫米左右就可以了。这次是试样实验,小队分成了四个小组尝试一下不同含量的氧化镨会是什么颜色,每个小组的含量都不一样,四组分别制作不同百分比氧化镨的釉料,这个百分比是以原釉的质量为基础的,四个小组分别为百分之三、百分之五、百分之七。同学们先测量了小烧杯的质量,接着取出了大概60ml的原釉,称量了它们的总质量,算出原釉的纯质量,乘百分之一算出需要氧化镨的质量,然后将称量的氧化镨倒入原釉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个搅拌时间为十分钟。上釉时要用蘸取的方式在光滑瓷片的一面蘸取釉层,然后用含水的海绵,将小瓷片四周多余的釉层擦拭掉。因为釉比较稠,所以不太好操作,多次蘸取釉料吸水性就会变得很差。不过队员们都不在意这些小困难,此次仅仅为实验,而不是真正的上釉料。但是队员们还是小心翼翼的做,毕竟做的湿片数量有限,不能够浪费掉。
供稿人:乔治林
2018.7.8
http://www.dxsbao.com/shijian/8844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