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早上,台州学院“不忘初心跟党走”暑期实践队由指导老师余敏娟带队参观郭凤韶烈士故居,在故居管理者张老师的讲解下,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台州临海市的红色文化。
这是一间藏在深巷里的四合院,革命的庒穆中含着书香的温馨,是一座别有风味的纪念馆。爬山虎的青藤在围墙上攀爬,于瓦檐间参差成一道绿色风景,掩住了炽热的日光,倒映出一方阴凉。梅花倚在墙角,夏日的积累蕴成冬日“墙角数枝梅”的诗意,合了她一生的意愿——且向百花头上开。
信仰的萌芽源于家庭。据张老师介绍,郭凤韶烈士的父亲是同盟会成员,参加过辛亥革命,母亲毕业于临海女子师范。在这样一个书香门第革命知识分子的家庭,培养了她反封建迷信,拯救祖国与民族的英雄壮志。当裹脚布缠住她时,十三岁的她创作了一首劝阻歌,直教人声泪俱下,成功引起了废除三寸金莲的生活小革命。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郭凤韶烈士用她人世间的十九年诠释了生如冬梅般绚烂,死如泰山般雄壮。
实践队参观了纪念堂,摄像机的镜头定格在二楼郭凤韶烈士生命历程的简介,短暂的生命历程里却囊括了那么多重大的事件。
信仰的成长源于党的指导。鲜红的木牌上刻着红色的1925年,这一年郭凤韶考入了临海女子师范,参加了由进步青年组织的、以“努力读书、改造社会”为宗旨的乙丑读书社。它的宗旨并非是简单的一种口号,它承担起社会的责任,把改造社会理论应用于实践。“五卅惨案”发生后,临海爱国青年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游行示威,声援上海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把革命作为第一信仰的郭凤韶势必成为这场斗争中的活跃分子。
百度中的简介虽被千万人点击过的,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但是比不过今天两位老师的交谈,郭凤韶烈士的传奇带有戏剧式的色彩,她从教科书里的英雄形象中走出来,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巾帼英雄。
1930年,党把查看南京局势、解救革命同志的任务交给徐明清,郭凤韶在码头为徐明清送行,当船笛声隆隆响起,郭凤韶深知此次前行凶多吉少,迅速抢过徐明清的车票,代她而去。南京晓庄师范学校里,郭凤韶的同学中有人叛变,为了摆脱特务,她逃亡上海,但是特务也跟踪她来到上海,在上海码头,郭凤韶被捕。她的父母为其奔波,恰逢郭凤韶父亲的学生周至柔为国民党空军总指挥,能解救郭凤韶出狱,只要她答应以后再不革命。但是郭凤韶作为一等一的女汉子,怎么会写下“我今后再不革命”,她坚定地回答他们“革命是我第一生命”,在南京的雨花台上,虎头铡的刀刃起伏之间殒去了一条十九岁的年轻生命,但是烈士故园她的纪念品陈列其间,她的伟大事迹将继续留存于人间。
“且向百花头上开”,她不忘初心,始终把革命作为自己的第一信仰,砥砺前行。她的计划书中的一条条安排,编织着信仰的网追逐着那个如梅般顽强又艳丽的自己,在千万般的严刑前,她不是春日里芳菲,而是严寒下愈发清香的梅花。
咬紧牙关的背后,是脊椎里生长的信仰——不忘初心,她灿烂于百花枝头,永不会凋谢。
http://www.dxsbao.com/shijian/8907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