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革命先烈 弘扬烈士精神
缅怀红色岁月,弘扬烈士精神,应是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之一。7月9日,“两不走”实践大队便怀着满腔的热忱与对革命烈士的崇敬之心,来到了温州革命烈士纪念馆。
据工作人员介绍,温州革命烈士纪念馆初建于1956年,为的是纪念在温州这片土地上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们。1987年,省政府决定将其扩建为“二碑一馆”,新建了纪念馆前的纪念碑。碑东西两侧分别是红十三军和红军挺进师的浮雕,纪念碑远望好似两柄直插蓝天的利剑,正中是一颗五角红星,象征着红十三军与挺进师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武装。碑前还题有毛主席手书的“为国牺牲永垂不朽”,永垂不朽,就是对烈士们最大的肯定。
馆内的前言这样写道:“浙南地区荣膺烈士达六千余人,佚名者和蒙难群众数以万计。”队员胡祯意在参观之后,了解到在温州牺牲的烈士的具体情况:在温州地区,处于中国共产党创立和第一次大革命时期(1919.5-1927)共牺牲烈士7位,处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8-1937.7)共牺牲烈士1418位,处于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8)共牺牲烈士685位,处于解放战争时期(1945.9-1949.9)共牺牲674位,处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49.10-2016.10)共牺牲烈士1209位。这些数字令人痛心,但同时又令人肃然起敬。这是一个个血的灵魂,以革命烈火烧铸而成。正如队员潘钊妍所说,革命精神不分男女、不分老少,它是一腔热血。在无数个艰难关头,是这一个又一个如浪涌的血红色的烈士们,拼出了一线生路。他们有的是在“白色恐怖”中英勇就义,有的是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而牺牲,还有的是为百姓攘除匪患而在与土匪的斗争中牺牲。其中最小的年仅九岁,这位正处于稚龄的小女孩是为救助落水儿童而献出了生命,这不得不让人内心震动。面对或许死亡的威胁,他们没有丝毫畏惧,也没有丝毫犹豫,他们只是想到要救人、要拯救他人、甚至是要拯救人民、拯救国家。他们也曾是父母,也曾是儿女,也曾有自己的家庭,但在国家面前,在危难时刻,他们怀抱的是一颗与黎民百姓同生死共进退的无私之心。面对死亡在内的一切未知,他们只会如鲁迅先生所言——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这些烈士之中,有一些给“两不走”的队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队员鲍超云说道:“参观过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金式瑜,她虽是女同胞但‘巾帼不让须眉’。她为党担任交通联络工作,付出良多,承受了国民党反动派‘钢针穿指’、‘火棍烫身’、‘刀割双乳’等酷刑,实属不易。”而令队员陈欣雯最受触动的,是项甡在狱中作的一首诗《母亲》:“我想念我的母亲/爱我的母亲/她是中国的伟大女性/她爱自己的子女/更爱子女的人格/如果我为了母亲/而辱没了自己的人格/那就不是爱我的母亲/而是得罪了母亲”在被国民党顽固派抓捕入狱时,项甡仍能够坚守自己的爱国情操与高尚人格,“不辱没自己的人格”,更是不愧对自己的母亲——中国!
参观的过程中,那一个个血的历程反复地提醒着我们:革命道路艰难曲折,新中国来之不易。参观的目的,不仅仅是参观,更重要的是反思。队员胡祯意这样说道:“今天参观完烈士纪念馆后,我深感建立烈士纪念馆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死去的先烈表示高度尊重,更启迪后人:在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的前提下,更要重视道德和品行。”确实如此,烈士们向我们展现的,正是这样的品格。而当前,祖国正面临着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历史任务,同时,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也同样任重道远。这更告诫我们,一定要在党的领导下,继承先烈遗志,弘扬革命传统,团结一致,开拓前进。
文字:“两不走”实践大队
编辑:陈欣雯
时间:8月9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8979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