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黄俊哲)2018年7月9日,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赴鄂赣皖调研农村种植业结构变迁及其原因的社会实践队横跨武汉,前往汉江之畔,武汉边界——蔡甸区的五一村,继续进行实地调研。
临近中午,社会实践队员们在三个小时的车程中抵达了目的地五一村。在村委会负责人的带领下,队员们走进一位老奶奶的家中询问情况。从奶奶的口中,队员了解到:家中只有两个老人种15亩地,她的两个儿子都在外打工。老人70多岁了,15亩地也种不完,就把一些地租给别人,主要种着玉米、豆角、苋菜等蔬菜。当问到收入情况时,老奶奶顶着一口浓烈的武汉乡音“造孽哟”。奶奶说以前她们种水稻的时候,条件十分艰苦,插秧的时候经常有指头粗的蚂蟥爬到腿上,揪都揪不下来。“现在我们改种玉米了,种玉米清闲些。”奶奶如是说,脸上的皱纹饱经了风霜。
从老奶奶家出来,队员们又顶着烈日走了一个多小时。在看到村中的小卖部时,实践队队员们立即就地解决了午饭。同时,也与开小卖部的阿姨攀谈起来。阿姨介绍说,自己家里也有几亩地,主要种些玉米,因为市场上现在玉米太多了,甜玉米都卖不出去,也赚不到几个钱,一年只能卖到几千元满足日常生活。就在村里开了一个小卖部补贴家用。
聊着聊着,奶奶羡慕地看着队员们:“以前我们种地的时候,小孩子没有人管,也没怎么上学,现在你们这一代可好多了哦!”
下午两时,实践队员们又走进村委,从那里了解到更多五一村的整体种植情况。五一村主要种玉米、豆角,二三十年前,有种水稻、棉花等作物。后来农民觉得种水稻,棉花等花费的人力物力太多,就自发改种旱田(玉米、豆角等蔬菜),但是改变前后农民收入并没有很大的变化,原因主要是种植的蔬菜品种市场上有很多,价格被压低。现在农民的收入主要是靠土地流转(转租),租金大概500-600元每亩。2005年之后种植结构则没有发生什么较大的变化。五一村机械化程度较好,可以租赁收割机,有播种机、推土机,也有打药的机器。村里有白湖家园、珞珈家园等农业种植合作社,但是合作社仍处于初级建设阶段,并没有给予农民福利。五一村的种植业情况主要还是依靠个体种植,菜贩子会来村子里进行收购,再转而卖到汉阳、汉口等人流量较大的地区。
调研完五一村之后,暑期社会实践的行程就告一段落了。这次社会实践调查不仅让社会实践队员们了解到多方面多角度农村的种植情况和变化,体会到不同省市各异的风土人情,更是实地接触到普通农村中农民的日常生活,让大学生队员们切身感受当代农村的建设脚步和关注的三农问题。
http://www.dxsbao.com/shijian/9001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