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历经千年风雨的古老艺术形式,什么才是最好的保护和传承方式?用怎样的方法才能充分发挥文化遗产的生命力?为了更好地响应党的十九大“加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的号召,2018年7月10日,敬文书院“情暖姑苏,心系文化”小分队走访了位于苏州市姑苏区的中国昆曲博物馆。
该团队四人首先参观了昆曲史话展区,这里记录着昆曲从十四世纪至今的点滴发展历程。发源于苏州昆山的昆曲,早在元末明初时期,就已跻身于南戏的“四大声腔”,在经过曲家魏良辅的改革之后,名家涌现,名曲纷呈,在清代乾隆年间达到了空前的盛况。接着,该团队来到了晚清民国昆曲展区,深入了解了昆曲在当时面临的艰难处境。虽然受到冲击,昆曲仍然通过热爱昆曲事业的艺术家创办的曲社一路流传,保留了其独特的韵味。在新中国昆曲展区,该团队欣喜地了解到昆曲迎来了新的春天,于2001年成功申遗,并且越来越多地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重视。大量经典剧目得以继承,优秀的表演者不断诞生,古典优雅的昆曲再次吐露芳华。除此之外,该团队还通过博物馆的多媒体设备观看了经典昆曲剧目《牡丹亭》,被片中洗练的风度、婉转悦耳的文辞和诗情画意的舞蹈艺术所折服。
最后,该团队观摩了昆剧的脸谱、曲牌以及服饰器乐,对昆曲严谨又不失典雅的表演形式有了更深层的体悟,昆曲不仅仅是舞台艺术,更是一种与时代紧密结合的生活方式与高雅品味。离开之前,该团队恰逢数十位小学生前来参观昆曲博物馆,看到他们对昆曲艺术所展现出的盎然兴趣,不禁在心中对昆曲的未来又增添了一份信心。
此次走访加深了该团队对于丰富、完整、精深的昆曲艺术体系的领会,探寻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之道。作为百戏之母的昆曲,凭借其深厚的美学传统与独具一格的东方风格,经过数千年的沧桑与打磨,定会后继有人,不断传承,向人们展现她永恒的魅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9138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