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只是从几句简单的歌词中,京剧脸谱的深厚底蕴便可见一斑。而同样作为国粹的中国书法,它的墨香芬芳了千年的中国。
7月12号,江西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赴新干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在新干思源实验学校开展“学习国粹文化”的特色公益课程。通过脸谱、书法以及汉服教学,当地的孩子了解学习到了国粹文化,树立传承中国优秀文化的自觉意识。
生旦净丑,走进艺术经典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之一,已有200年的历史,主要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脸谱是京剧表演重要的工具,其外观精彩,内涵丰富,身上所蕴含的与承载的文化价值、精神价值和审美价值,展示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深厚底蕴。
“生、旦、净、丑……”伴随着孩子们一阵阵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的声音,国学班的国粹第一课——京剧拉开了序幕。课堂上,孩子们的目光聚集在志愿者手上的脸谱上,大大的眼睛一眨不眨,充满着好奇。讲台上,志愿者正拿着连夜制作出来的脸谱给大家普及关于京剧的知识。
“老师,可以教我画这个脸谱吗?”一个小姑娘拉着志愿者的衣角,抬着头,轻轻地问道。
“我想画那个红脸关公的,老师可以吗?”细小而稚嫩的声音又带着几分不确定的语气。
对于小姑娘的请求,志愿者们感到诧异。在场的大多数孩子们都是第一次学习京剧,对京剧的了解不多,但小女孩却知道红脸的是关公,并唯独想要画它。
“那你可不可以告诉老师,为什么想画关公?”志愿者拿着红色的脸谱蹲在小姑娘面前问。
“爷爷很喜欢关公,我想画来送给他。”小姑娘的目光一直停留在志愿者手中的红色脸谱上,似想透过这张面具看到爷爷拿到自己画的脸谱时开心的面容。
“好,老师和你一起画,画好就把这个当作礼物送给爷爷。”听到肯定的回答后,小姑娘眼睛一亮,灵动的睫毛扑闪着,心里是掩不住的喜悦。
“脸谱图案的勾绘,要注意它的圆,它的额头圆,眉形圆,眼眶圆,鼻窝也圆!”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小姑娘一笔一画认真地勾勒着。稚嫩的脸庞上,挂满了执着与专注。
抹揉勾画端斜静,彩绘匀描黑白花。夸张的色彩,简单的线条,一张张简单的脸谱象征着一个个鲜明的角色,但无论是哪一张脸谱都值得去学习和描绘。
笔墨纸砚,体味书法魅力
拿一支笔、研一碟墨、铺一张纸、酝酿神思,挥袖间,雄健洒脱的毛笔书法字跃然纸上。看着点、横、竖、撇、捺在白净的宣纸上游走,慢慢晕开,留下淡墨氤氲 ,这就是中国国粹——书法的独特魅力。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书写艺术,作为中国四大国粹之一,是代表着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和汉民族文化永恒魅力的象征符号。
志愿者给孩子们分发了毛笔、宣纸和砚台。在给第一排的孩子倒了墨水时,有一位小孩问道,“老师,这个是什么味道啊?”
“这个是墨水的味道,也是书法的味道。”志愿者没想到最开始吸引孩子们的,竟然是墨水。
一切准备就绪后,志愿者从书法的坐姿和握笔姿势开始教起。“你这个姿势不对,身要正,笔要直,手腕要悬空,手肘要靠在桌子上。”志愿者一一调整孩子们的姿势。
“好,我们现在开始写长横,长横就是要长,起笔要顿,收笔要重,两边粗中间细,有点像一个弧形。”志愿者先在黑板上把长横画了出来,然后手把手、一个个地教孩子们如何书写。
突然一个男孩举起了手,“老师,我的纸写完了,可以再拿一张给我吗?”志愿者从讲台上取下一张宣纸,走到孩子旁边,发现他的纸上不仅写了刚刚教的长横,还写了“人”字,一撇稳重,一捺刚劲,颇具大家风范。“你是不是以前学过书法?”“这是我爷爷教我的,我爷爷写的字很好看。”他扬起头,脸上满是骄傲。
一节书法课虽然只有四十分钟,但毛笔书法却流传了两千多年,相信只要代代相传,书法就可以一直传承下去。(文/图 江西师范大学团委)
http://www.dxsbao.com/shijian/9556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