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天,都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不惧高温、不惧困难,活跃在祖国各地,他们深入到群众中、深入到一线,发挥广大青年的力量在社会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建功立业。2016年暑期,秉承“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百年校训,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的35支队伍分赴祖国各地开展社会实践,从事志愿服务、进行社会调研、弘扬理想信念,贡献青春的光和热。
科技兴农 发挥专业知识的力量
7月8日,华中农业大学赴湖北省钟祥市实践团踏上了农村新能源考察之路。队员们在高级技工胡师傅的带领下,下乡调研了由钟祥市能源办牵头建设、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张衍林教授设计的柴湖“三沼”工程示范基地。
队员们顶着炎炎烈日,详细深入地考察了工程项目建设和利用情况。“农村清洁能源项目建设意义重大,农户家中用清洁能源,既减少了日常生活中烧柴、烧煤球、燃煤气等经济和时间的消耗,又把农工从繁杂的农务与原始的厨务中解放出来,农村环境得到综合治理”,队员告诉记者:“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实用性强,一定要夯实基础。”
8月,由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同学组成的实践团,在岗位科学家廖庆喜、廖宜涛两位老师的带领下,赴武汉黄鹤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调研传统中型农业机械制造企业升级转型现状。
实践团队长陈浩向记者介绍:“通过实践,我们了解到黄鹤公司升级转型之路的艰辛及采取的战略方针,管中窥豹,希望能将黄鹤公司的转型理念借鉴到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型国有农机企业,为它们顺利度过转型这一生死难关提供参考。作为华农学子,我们更是明白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希望能将校训‘勤读力耕,立己达人’所倡导的精神发扬光大。”
保护传统文化 工科学子的人文情怀
7月开始,由工学院学生组建的多支暑期社会实践团分赴广西、天津等地,开启了传统文化继承发展之旅。
7月10日,工学院赴天津市社会实践团到达有“天津第一茶馆”美誉的谦祥益文苑,开始了为期一周的相声文化调研考察工作。“相声作为曲艺新生军从清末到民国逐渐兴盛,到二十世纪末又由盛到衰,现今茶馆相声虽然又逐渐兴盛,但相声的传承与发展仍需要年轻一代人的继续不懈努力。”相声大师尹笑声老先生谈道,“相声一是需要不断创新,二是传承需要摒弃糟粕,不能把糟粕的东西当资本,三是要注意变通,学会举一反三。”谈及相声市场化的需求,他明确表态,相声不能一味的追求舞台效果,向市场让步;同时告诫同学们学习传统文化需要摆低姿态,不能卖弄,否则是糟蹋文化。
“大家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觉得像舞狮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应该走出去多交流。”谈及建立实践团的原因,队长林建新这样说道。7月9日,我校工学院舞狮传承小分队一行七人到达广西梧州市藤县,进行为期二十余天的相关学习。“这次社会实践,是一次丰富的学习之旅,每一次无意或有心的探寻,每一脚或深或浅的足迹,都让我们对舞狮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们对文化的内涵有了更切身的体会。”队员陶宇彪分享道。
同样地,赴河南洛阳调研洛阳面塑、河洛大鼓以及洛阳水席的实践团队长也感慨道:“文化的多样性是民族发展的基础,只有保护好自己文化的根,不让其残缺不整,我们的民族和国家才会越来越好的向前发展。”
铁肩担道义 弘扬青年社会责任感
“一湖蒹葭一湖花,一湖鸥鹭一湖鸭”,这是古人形容衡水湖的小诗。7月7日,工学院赴河北衡水暑期实践团在衡水湖国家湿地公园进行衡水湖环境保护及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前景调查。“旅游业发展火热,许多景点游客爆满,甚至超出了景区的接待能力,特别是湖泊河流这种特殊的景点,一旦破坏,恢复需要很长时间”,队长王正东告诉记者:“环境保护刻不容缓,希望通过我们的身体力行,能够倡议人们提高环保意识,投身环保行动。”
7月末,安徽宿州梨都砀山县古黄新村这个美丽村落出现了一群“紫衫人”,由七名来自宿州的学子组成的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始了“砀山酥梨的拯救计划”。实践团成员汪志全同学家住砀山县,对于酥梨的种植情况颇有研究的他说:“在砀山当地,种植酥梨是果农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但是就算在同一个村子里种植相同的果树,果农的果园之间仍旧存在产量和质量差异。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的实践,找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为促进砀山梨业和经济的发展贡献当代大学生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963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