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0日星期二,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集美大学财经学院“和溪探路队”暑期社会实践队伍一行六人来到南靖县和溪镇,开展为期三天的和溪镇特色农业产业的相关调研。
尽管阳光酷热,队员们依旧热情不减,经过短暂的休息,一行人来到巴戟天种植基地。拥有丰富种植经验的林叔叔带领队员们来到山上巴戟天生长地,耐心地为队员们介绍巴戟天的生长情况、种植事宜、市场行情、功效等。
上山途中,路边随处一棵便是种植了十二年之久的“老巴戟”。原来,巴戟天种植周期较长,至少五六年才可收成,因此,林叔叔所种植的这一片,多数都是2007年种植至今的。
林叔叔向队员们介绍,"和溪巴戟天"以红壤、土养为主。粗放种植,结合间种作物进行,队员们看到的恰是尚未除草的种植地,巴戟天和茂盛的杂草生长在同一片山头,看似普普通通,却蕴藏着不小的价值。
目前一般市价250元/千克,年收入5、6万/亩。销往漳平、厦门等广大周边地区及上海等大城市,市场需求旺盛,前景看好。
队员们了解到,当前和溪镇巴戟天种植户相对较少,未成规模,多以副业发展。且以出售根部初产品、幼苗为主,直接出售,未进行产品深加工。而同市的平和县以及广东、广西地区种植经验相对丰富,林叔叔种植的幼苗多出售到这些地区。
按规定,巴戟天种植面积达到20亩以上才可得到政府补贴。而和溪镇种植规模并未达到可领取补贴的水平,再加上种植周期长,至少五年才可收成,较难吸引更多散户村民加入到种植巴戟天的行列。
傍晚时分,“和溪探路队”一行人来到林叔叔的巴戟天幼苗培育地,现有幼苗并不多,其他苗圃是茶花等花卉的培育地。
种植巴戟天实际上只是林叔叔的一个副业,但和溪镇目前的种植户屈指可数,如何壮大巴戟天种植产业,更好地发挥南靖县“地标”作用,是一个亟待探讨的问题,在接下来的行程中,队员们将深入了解相关发展规划,试图为和溪镇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http://www.dxsbao.com/shijian/9745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