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青岛农大“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探索农业新科技,“洁”杆处理新技术
7月11,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九户镇元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先后在长槐村,柴家村,章丘小辛村等地调研学习。
当前农村农民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农业废弃物处理粗放,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的问题日益突出,过去传统的秸秆焚烧造成空气污染、火灾问题,土地盐碱化等环境安全问题十分严重。2016年国家出台《关于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的方案》,各地政府和个人响应国家号召,采取措施,提高秸秆资源利用率,用科技改变农业。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以下简称“实践团队”),走入元瑞农业公司,走进全泉农机,走进乡间地田,深入农户家庭,寻求秸秆还田和沃肥的平衡点,寻找最佳的“洁”杆处理方法。
7月11日下午,实践团队到达社会实践的第一个目的地——山东省元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公司人员的介绍下,我们首先了解了元瑞公司最新的滴灌技术、管理模式及后续农业固废的处理方式。元瑞公司的菅增平老师利用PPT,亲自为我们讲解相关技术,并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相关问题。
7月12日,我们来到了拥有秸秆处理新技术的全泉农机,相关的工作人员为我们详细介绍了秸秆处理中秸秆还田、离田处理,秸秆堆肥处理等一系列秸秆处理的相关技术。
在秸秆处理中,主要原料分为小麦秸秆和玉米秸秆两种,两种原料处理情况大致相似。小麦的秸秆有多种用途,是良好的造纸原料,同时也是优良的饲料原料,因此在小麦收割后,遗留在田地中的小麦秸秆并不是直接进行还田处理,而是通过搂草机和打捆机两种机械,在田地将秸秆打成一个一个的圆捆,进行饲料化或肥料化处理,也可直接出售给造纸厂家或发电厂。但玉米秸秆由于达不到造纸用纤维的标志,多进行肥料化、饲料化处理。工作人员介绍,秸秆堆肥是一种好氧发酵的模式,而且发酵的周期比较短,一般是15-20天,秸秆就完全腐熟,然后通过撒粪车撒到地里。这种模式的符合循环农业的要求,取之于地、再还于地,对土壤有机质的提升,土壤的疏松,供给植物的其他养分都有促进作用。
7月13日上午,我们来到了农户家中进行走访调查。在走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大部分的个体农户在秸秆处理问题上,考虑到经济成本问题,绝大多数农户选择的还是还田处理。据了解,在选择其他秸秆处理技术时,由于实际操作的原因,容易出现“增产不增收”,即农作物产量有所提高,但农民收入没有实际增加的问题。如何解决技术与实际操作、生产的矛盾,也是农业废弃物处理过程中的一大问题。
经过这几天的社会实践,青岛农大资环学院社会实践团表示他们学到了很多,独特的单翼迷宫式滴灌技术、好氧发酵秸秆的堆肥处理,这些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同学们在工厂里、田地间,亲身学习和体验,在实践中获得了真知。他们表示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会更加重视关于这方面的学习,还有对农民作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协调,都会是未来亟需解决的课题。
http://www.dxsbao.com/shijian/9811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