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青口盐场 寻淮盐旧迹 ——文学院淮盐文化探索小分队探访青口盐场之行圆满结束 7月15日上午8时,淮盐文化探索小分队成员来到了青口盐场。小队成员参观了当地产业转型后保留的养殖虾类的盐场,并且采访了青口盐场盐民孙女士以及盐场负责人孙先生。 刚下公交车,映入眼帘的是一片一片的盐池,分成十字田型。一辆辆大型的运货车从小队成员的眼前开过。成员们沿着一条路直行,路的两旁居住着已经退休的盐民。小队成员陈同学向盐民孙女士询问了一些与淮盐相关的问题。“我从十几岁就在盐场工作了,几乎每天一睁眼就在盐田了。”孙女士抚了抚额头继续说道:“不过在一九五几年起,盐场就开始投入机器生产了。从前是人用扁担挑盐,后来就直接用机器的大管子直接抽取盐。”她笑着握紧了陈同学的手说:“现在我们的生活真是好了,没有以前那么辛苦了,退休了还有国家补贴。”小队成员们与孙女士交谈后又踏上了去盐场场部的路。 来到盐场场部,负责人孙先生带领了小队成员参观了青口盐场转型后的场部。孙先生还给小队成员介绍了青口盐场的发展历史。“青口盐场可以说是历史悠久的盐场了,这个地方的自然地貌成为了作为盐场的优势条件。这边有大片大片的芦苇荡,河水冲刷后会形成淤积形的滩涂,蒸发后会形成一个八卦滩,对于晒盐十分有利。”孙先生一边走一边说着,青口盐场曾受到了河流冲积比较多,水的浓度低导致了盐产量不高,导致了它后来转型为以养殖水产为主。他指着路旁一株绿色的草给成员们介绍:“看!这就是盐蒿,这边独特的植物。”韦同学问道:“孙叔叔,那您觉得以前自己做盐民时最难忘的是什么?”孙先生叹道:“苦!最不能忘的是苦,最不能忘的是一位老人的背影,全是油光黑亮的古铜色。”小组成员纷纷感叹:“盐民真的不容易啊,产盐更不易。” 从青口盐场离开后,王同学表示:“看来新型产业的兴起对传统产业的冲击还是很大啊,淮盐的发展看来真是充满了坎坷。”
廖娅梦
http://www.dxsbao.com/shijian/9849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