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号,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探寻诸暨家乡面貌变迁实践队抵达诸暨江藻镇,探寻诸暨面貌变迁,聆听时代足音。
钱氏祠堂系唐五代吴越国肃王二十三世孙出资所建。始建于明代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重修于康熙六十年(1921年),迄今已有427年,祠堂原建有连进七幢,雕梁画栋,恢宏壮观。后因文化大革命,钱氏祠堂被破坏。但后因原祠堂地址周边有了不少居民,重建实属不便,终在2015年12月12日江藻钱氏祠堂进行落成典礼。
走访钱氏祠堂,诵读并摘抄钱氏家训,深深体会到了时代精神;查阅了钱氏家谱,透视历史文化发展沧桑巨变的经历。通过访谈钱氏祠堂的管理人员,了解了钱氏家族的历史以及祠堂的变迁。
在与当地村民交谈的过程中,了解到了当地的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每周定期开展两次唱戏活动,这是几乎整个江藻镇都会参与的活动,这不仅丰富了当地村民的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弘扬了诸暨的越剧文化。自改革开放以来,江藻镇越来越重视越剧文化,丰富老一辈的越剧底蕴,培养下一代的越剧素养。平时也会不定期举行腰鼓、唱歌、武术等文化活动,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诸暨农村地区的公共教育和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大幅度提升,逐渐融入世界主流文明。
雁宿湖还拥有江藻“小西湖“的美名。可惜,时光流逝,文革浩劫,美景不复存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小西湖“重新焕发生机,恢复了记忆中的雁宿湖美景,感受到了改革开发带来的文化盛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9914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