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珩厝:探究垃圾分类之难
为响应党的十九大精神,建设美丽中国,7月13日集美大学“振兴中国美丽乡村”拾欢实践队走进厦门市翔安区新店镇珩厝村,与当地相关工作人员及村民友好交流,探究珩厝垃圾分类之难,携手共建珩厝之美。
初见珩厝,革命老区振人心
刚到村口,实践队队员们的目光就被一块石碑所吸引,“原来珩厝村是个革命老区村啊”实践队员李君兴奋地说道,“那他们的房子应该很复古了。”“肯定是啊。”其他队员们也纷纷讨论起来,珩厝之行在一片讨论声中拉开序幕。道路两旁满是绿树红花,大概是刚经过雨水的冲刷,树也显得格外的苍翠。阿婆带着孩童坐在自家门口,为珩厝这个革命老区添加了一丝温情。据实践队员观察,村中道路很是干净,沿途并未看到有垃圾在路面,但美中不足的是村中垃圾桶只有一种,且并未实施三级分拣制度。
(插入图片2队员途中照)
相知珩厝,青山绿水需守护
相关负责人员范女士说:“珩厝村一直是提倡垃圾分类的,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在日常生活中,村民都会将剩菜剩饭喂养家里的鸡鸭,像纸皮这种可回收的一般会有家里的老人会收集然后卖掉,其他的垃圾会在村里统一的垃圾站点处理。保洁员一天工作八个小时,进行垃圾的清洁。但有害垃圾还没有系统性的处理方案,而且现在村里还没有进行垃圾分级制度,村民的环保意识还有所欠缺,宣传力度需要强化。村里的人口众多,要完全普及这种环保意识,落实到每家每户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需要投入很多的时间和人力。目前虽然没有进一步的措施,但已经有计划了。”
实践队员在走访的过程中,可以看到一些独立的垃圾桶,道路也是比较整洁,可见垃圾分类虽然没有具体的制度,但村中的卫生环境也还是有所保障的。
(插入图片3采访范女士)
深触村民,身体力行感热情
随即,实践队员深入群众进行问卷调查,村民们的质朴热情让实践队员们都记忆深刻。通过对杂货店老板,花鸟店的员工等一些村民的问卷调查和采访,实践队了解到珩厝村的基础设施如分类的垃圾桶数量需要增加,垃圾处理站点需要完善。杂货店老板还说:“我们村是大村,分为东里和西里两个部分,根据我们的生活常识,我们可以进行简单的垃圾分类,也有去教育小孩环保的意识,像我家小孩,我会让他动手分类垃圾,处理一些简单的垃圾。关于村里的基础建设、垃圾分类这种环保方面的宣传速度目前还比较慢,然后老人的接受能力比较差,需要多花时间在老年群体上。但是我们村民为了我们村的建设还是都会积极配合村里干部的工作。”
是的,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是许多村民都会说的一句话,无论男女老少都应该加强环保意识,做到知行合一,方能不负大自然给予的美好。
(插入图片4村民问卷调查)
携手共进,美丽乡村众人行
对珩厝村相关负责人员及村民访问之后,“拾欢”实践队队员都颇有感悟。“我觉得吧,虽然目前珩厝村还未实施具体措施,但是大家好像都很有信心,感觉势在必行的样子。”实践队队员黄文婵如是说。不论是从负责人员方面还是村民角度,队员们能感觉到每个村民都有保护、爱护自己家园的意识,而且都致力于将珩厝村建设成为美丽乡村。
(插入图片5队员返程照)
集美大学“拾欢”实践队的队员们“求真务实,立足珩厝现状;携手村民,共建美丽乡村。”珩厝村被村民们灌溉了爱与希望,即使它目前还处于垃圾分类待实施阶段,但每个珩厝人积极主动,用百分热情来换取青山绿水;脚踏实地,以自身能力共建美好家园。集美大学“拾欢”实践队队员坚信,以珩厝村为代表的广大乡村将会在村民的努力下相继走入“美丽乡村”的行列,为振兴中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通讯员 张绚 李君
文字编辑:张绚 李君
图片来源:陈楚淼
资料来源:黄文婵 郑志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9970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