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精准扶贫”政策下的旅游业发展情况,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赴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暑期社会实践团于2016年8月22日上午9点左右来到了花垣县旅游业发展的典型城镇—边城。
(图一 实践团到达边城 )
花垣县政府宣传部前副主任即十八洞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龙秀林介绍说,十八洞村的“113工程”是湘西州旅游大联盟的一部分,这种发展模式可吸引更多的游客投资认领十八洞村的桃树,成为“荣誉村民”,可享受在旅游联盟的特殊服务,以此扩大对湘西旅游大联盟的宣传影响力,推动“精准扶贫”政策下的旅游业发展,从而大规模带动湘西州花垣县脱贫致富。
在旅游景区的大门处,实践团从工作人员处了解到整个景区主要围绕着河呈环形状分布,始建于嘉庆八年,曾是历史上重要的西南官道驿站,于2016年8月开始收取景区内套票费用。
实践团游览了景区的各个景点,景区内有翠翠岛,上有沈从文先生著作《边城》中的经典人物形象翠翠以及黄狗的雕像;百家书法园,以《边城》为基础内容,融汇百位书法大家的笔墨,雕刻成石碑,林立在园内,以供游客欣赏;拉拉渡,游船穿梭在河中央,仅以一根绳索,靠人力拉拽,往来于河岸两边;天然人工湖,长3000米,宽120米,可供游客嬉戏,荡舟,休闲,娱乐;博物馆,陈列了近千余件从旧石器时代至明清时代的考古文物,上百件苗族特色衣物饰品以及生活用品;古镇城墙,白塔,古栈道,苗家吊角楼,太平军石达开西征将士牌位,从文写作楼,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宿营指挥所,三不管岛度假酒店等景点。
(图二 实践团在翠翠岛合影)
实践团从当地人处了解到,边城镇原名茶峒镇,于2005年改名为“边城镇”,具体建设时间只有最近的五六年,规模并不大。实践团还发现景区外众多村民居住房,并没有广泛地受到旅游业的影响,只有景区内的吊角楼发展成为各种客栈、餐馆以及冷饮店,能够通过旅游获得一定的利润。该城镇旅游营销方案是以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打造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红色旅游路线,与十八洞村等具有可开发旅游资源的乡镇形成湘西州旅游大联盟,但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其带动作用有待提高,规模以及形式有待完善。
(图三 边城美丽风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999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