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应该是描写农村教师最贴切的话语。一两张课桌、三四名教师、五六种玩具,这就是农村的幼儿园。为深入了解农村幼儿园的教研工作情况与发展现状,关爱幼儿教育。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师大系柳湾,教育在支援”扶贫服务团在辉县市吴村镇老孟庄幼儿园和柳湾村幼儿园开展调研活动。团队负责人刘毅、团支书何姗姗等十名实践队员参与本次调研。
团队成员从幼儿园教师的基本信息、教育方法与幼儿园的管理模式、师资现状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访谈。其中重点访谈了老孟庄幼儿园园长冯清芳和柳湾村幼儿园园长杨喜贵。
心系儿童,爱在心中
老孟庄幼儿园园长冯清芳讲到幼儿园的现状时,泪水竟打湿了眼眶。她讲到幼儿园师资力量不足,无法接收村内全部的学前儿童,存在部分适龄儿童无学可上的现象。并且老孟庄幼儿园属于民办幼儿园,教学设施落后,与公办幼儿园相差较大。面对重重阻碍,她已经咬牙坚持了三年,她说:“我只是想让孩子们能够真正学到知识。” 冯老师一直坚信,教育能够改变孩子们的未来,而教师是孩子前行路上的领路人。当问及作为幼儿园教师最重要的素养是什么时,她说:“每一个老师都要有爱心,希望孩子们能在老师的陪伴下健康成长。”
心有责任,用爱坚守
柳湾村幼儿园园长杨喜贵谈到农村地区普遍忽视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家长对其重视程度不足。同时,他说:“周边二十多个村庄只有民办幼儿园,没有公办幼儿园,而且民办幼儿园又存在着设施不完善、办学条件差等问题。”柳湾村幼儿园是在杨老师家的二楼盖成的,教室是用轻薄的木板隔开的。虽然柳湾村幼儿园办学条件艰苦,但杨老师依然在这里坚守了三十八年。他说:“人不论干什么工作都要对社会负责,对下一代负责,这一点也是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
心润情怀,为爱传承
冯清芳本可以有更好的发展,却在老孟庄坚守了三年。杨喜贵十七岁从教,如今已经是第三十八个年头了。支撑他们走下去的不仅仅是责任,更重要的是对教育事业的情怀。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们便有着这样的情怀。
生命是有限的,但对教育事业的爱是无限的。为了孩子,倾其所有,代代传承。杨喜贵老师说:“柳湾村幼儿园是我一辈子的心血,等我有一天干不动幼教事业,我会把幼儿园托付给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此次调研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实践队员深入了解老孟庄幼儿园的发展现状,进一步做好后期的志愿服务工作。同时,也帮助大家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相联系,积累社会经验,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志愿事业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育学院 孙小文 何姗姗 王静)
http://www.dxsbao.com/xiaonei/10977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