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的束缚,良性的互动
近日,深圳大学的学生家长收到一份学校寄发的快递,其中包含成绩单、绩点换算说明、《致家长一封信》等。这则“深圳大学寄成绩单给家长”的新闻一经出现,便引发了人们的热议。(11月2日,《人民网》)
虽然大学是一个开放多元的学习场所,成绩不再是判断一个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但寄成绩单可以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状况,加强家长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是一种良性互动。况且,这一做法在早些年就已经被某些高校采取,比如华东交通大学就有寄成绩单的传统。
有人认为高校给家长寄成绩单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其实并非如此。现在高校学生虽然绝大部分已经过了18周岁,法律上已成年。但是,此时他们的学费仍由家长负担,并没有真正自立,所以家长知道孩子的成绩以及在校方面的其他情况,是进行监护的权利与义务。况且学生的成绩在如今的校园中本是公开发布的,也就是说学校并没有私下探听学生的私人生活秘密,并且学校只是将成绩单寄给了你的父母,并没有向社会公开,所以这一做法并没有侵犯学生的隐私权。
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高校学生已经成年,有自己的思想,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高校给家长寄成绩单没有必要。但事实上,现在高校的不少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心理上并没有完全摆脱对家长的依赖,在面对外界诱惑时的自我约束力还较弱。再者,现在的学生从高中到了大学之后就开始放松起来的不是少数,考试挂科的、60分万岁的学生比比皆是,但家长往往对此并不知情。
比如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华中科技大学18名学生从本科转为专科”事件,华中科大是国内重点大学,里面的学生按理来说应当是十分优秀的,但是今年7月份,有18名准毕业生由于学分没修够,学校将毕业证上的学历由本科变为专科。这说明,即使曾经很优秀的学子,如果在学习中不进行必要的约束,最终很有可能会从优秀变为平庸,这不仅使家长失望,更使国家丧失人才。但是学校如果能早一点将学生在校情况反馈给家长,家长多施加一些压力,如果学校的管理再严格再细致一些,也许可以避免这样从本科生变为专科生的结果。正如风筝失去了线就飞不上蓝天,学生没了必要的束缚很难自律成才,所以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加以引导监督,是非常有必要的。
作为一个培养人才的教育机构,“给家长寄成绩单”表明高校还是很尽责的,愿意耗费财力让学生重视起成绩。近年,倡导大学“严出”的人越来越多,各大高校和社会开始意识到当今大学中普遍存在的散漫现象,且不少高校已经开始采取行动,深圳大学的这一做法便是实例。这一做法有利于联系学生的父母、发挥家庭的作用,表明高校并没有奉行“学生领进门,好坏凭自身”的理念,同时也是对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的一种管控和促进。“家校互动”在基础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其在大学也能被合理使用的话,将会有利于改变我国“上了大学就轻松”的思想,从而让家长了解到孩子成绩,激发家长引导孩子学习的动力。给家长寄成绩单是建立家校良性互动的“第一颗扣子”,这一做法有利于使“家校共同育人”在大学校园也收到良好的效果。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家长在得到孩子的成绩单时,应该保持必要的理性。因为大学毕竟是要培养综合性的人才,专业成绩重要,但不是判断一个学生好坏的唯一指标。
当然,高校在采取给家长寄成绩单这种传统方式的同时,也可以运用现代科学技手段,建立学校、家长、学生三方综合性的信息沟通平台,以便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综合情况。比如:微博、微信等等,这些途径可以加强家长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交流,是一种与时俱进之举,值得进一步探索推广。
http://www.dxsbao.com/xiaonei/14437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