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红:SPOC+PAD(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12月4日下午,邓小红副教授做客2018年第13期名课有约,对SPOC+PAD(对分课堂)这种全新教学模式进行了分享与探讨。
开讲伊始,邓小红称这次有关SPOC教学模式经验的分享依然“在路上”,尚需完善,所以也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师给予更多、更好的建议。接着,邓小红从四个部分阐明了为什么要开展这样一种教学模式?
首先是背景情况。外国语学院从99级开始开设了《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美国文学史及选读》《英美文学史及选读》《英美文学导论》的课程,存在的问题有:课时少,阅读任务重;无法开展有效的课堂讨论;学生短时间内无法记住作品和人名等。针对这些问题学院老师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16年申请了第2批在线课程;17年9月完成录制的《英国文学导读》现已成为面向全校的通识课;本学期为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了同步SPOC的必修课等等。
接下来,是教学设计。开设SPOC教学模式的思路有:将慕课这种分散的、课下的学习资源引用到课堂学习中,有效利用慕课资源;课堂教学采取合作式学习和小组讨论的方式,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手段方面,积极采用雨课堂等教学辅助工具。那么SPOC的流程是什么呢?首先,教师把视频材料当做作业布置给学生,然后在实体课堂教学中回答学生的问题,了解学生已经吸收知识的情况,在课上与学生一起处理作业和其它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和学生的需求,自由设置和调控课程的进度、节奏以及评分系统。邓小红接着详细阐述了什么是PAD对分课堂。这是张学新教授提出的新型教学模式,其核心理念是把课堂的一半时间分配给教师讲授,另一半时间留给学生讨论。使讲授法和讨论法两者长短互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全面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的4C核心素养。它的创新点在于把讲授和讨论分开,让学生在中间有一定的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和吸收。PAD把教学划分为3个过程:讲授(presentation),内化(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也因此被简称为PAD课堂。
再接着,是教学过程。主流程已经确定好,接下来是细化。在presentation过程中,由老师做简单的、引导性的讲解;在assimilation过程中,学生登录慕课进行针对性学习并完成相关任务;discussion的分过程稍多。学生先要做提交电子版作业的课前准备,由老师评阅并指出要点和问题;然后在课堂教学上,老师先讲解总结作业情况,然后学生按事先分组对尚存疑的地方进行讨论交流并做讨论记录。当然线下也会开展专题研讨等其它活动;课后练习是线上作业,最后的评价体系也是分线上和线下两部分成绩。
最后,是现实问题。首先,教研还在路上,仍存在诸多问题;其次,增加了学生的压力,比如学生在英国文学上花了比美国文学3倍的时间;还有,因为这是种新型教学模式,其教学效果未知。
在互动环节,邓小红向在座的老师们详细讲解了雨课堂这种教学工具的使用方法,并着重探讨了诸如如何利用这种教学方式来评估学生一学期的成绩。
一种好的教学模式需要在不断的运行中日趋完善,正如邓小红在开讲伊始所说的,只有老师们的批评建议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将此种教学模式的好处真正总结出来,施惠于广大学生。
人物链接:
邓小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讲“英美文学导论”“英美小说”“中国文学经典导读”等课程。参与《英国文学教程》《英美短篇小说精粹》等教材编写,《柯林斯Cobuild高级英汉双解词典》翻译。多次获学科竞赛优秀教师、省优秀学士论文指导教师等荣誉,两次获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近5年,主持省部级和校级教改课题4项。2005年开始进行“英美文学史及选读”重点课程建设,2007年该课程获评校级优质课程,为外国语学院第一门校级优质课程。2018年1月,主讲的“英国文学导读”在中国大学MOOC上线,目前已开课两轮,累计选课人数超过17000人。
http://www.dxsbao.com/xiaonei/14817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