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莉)一米阳光,淡淡的,暖暖的,从窗中探进,斜斜地倚在这一方小木桌上,仿佛也在静静地倾听着这位老人的故事。
阳光照射下的老人,一双深褐色的眼眸异常的发亮,仿佛又回到了当初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满腔热血。
(图1:照片为采访时于老人家中拍摄)
这位老人名叫陈雪清,如今已经迈入古稀之年,可当初他参军那年也不过刚及弱冠,一切过往却如昨日之事般历历在目。
老人谈到他当初参军时,担任的是野战部队的班长,那时候一个班九个人,来自五湖四海,年龄也不一。相处几年后,9人之间的兄弟情却是似海深,难以割舍。
谈到这儿,老人的眼眶逐渐湿润了。他说那时候的他们血气方刚,各有千秋。其中有一个广西同伴——莫喜信,他最擅长的就是武装泅渡,当时渡的是广东东江,他一个人不仅承包了所有武器,有时还拖着因不习水性而只能靠木架渡江的两名同伴。为此,当时班里人羡煞了他,老是嚷嚷着要与他学习这门“看家本领”。整个班像一家人一样,互相汲取着对方的温暖。
说完此,老人闭眼沉思了好一会儿,才又接着说他的故事。可能往事就像硬盘上的老歌,即使陈旧,翻听时也要滞留好一段时间,钢铁般的心也亦如此。这一次他径直谈到了他的军营生活。他说道:“当时在军营里一个星期五天训练,星期六半天组织生活,星期天进行农业化生产,当时生活真的挺丰富多彩的。先说说训练吧!有单兵训练和队列训练,而我们最主要进行的是单兵训练。”可能是“闻到”了疑惑的味道,老人耐心地解释了单兵训练:有射击、投弹、匍匐前进,而射击又分为5个项目:100米心环靶,150米侧身跑步靶,前者是卧姿,而后者分为卧姿,跪姿,立姿三种,最后还有一个是夜间射击,这是最为擅长的,实话说来,这也是这几种里面最好打的靶。而投弹,投的是手榴弹,平时为了练投弹,往往是用红砖加上一根木棍,想来挺新奇……老人侃侃而谈的样子,可真让人看不出来他上了年纪,反而像个从战场上凯旋的士兵,谈起自己的作战经历,满满的都是自豪感。
老人的讲解非常生动,精彩之处还配上动作,看来老人的内心也住着一位年轻的小士兵!特别是谈到投弹的时候,老人凝视着前方说:“咱们班可有一个投弹高手,我们都叫他‘小钢炮’,平时的他一般都投60米以外,测试时更是出类拔萃!”说完眼角染了几抹笑意,怕是想到了当年的某些趣事。
(图2:照片为采访时于老人家中拍摄)
时间悄然流逝,阳光把小木桌边的影子拉得更长了。老人谈到了训练之余的生活,更是乐不可支。他说:“军营里,早上六点半起床,晚上九点半熄灯,那动作可是整齐划一的迅速。而饮食方面,早中晚餐都是大米饭,菜呢,自己种,连猪、牛都是自己养呢!说实话,炊事班的菜煮得真好,现在都还挺想念那个味道呢!至于住宿方面,当时住的是一层的营房,一间寝室住一个排,也就是33个人,里面一共有17张床,上下形式的那种,因为没有什么多余的东西,而统一的衣服也放在储存室,所以还不算太拥挤。生活也好像没有那么苦。”
“当时我们在军营里有一项特别的任务,可能现在已经没有了,‘一对一军民鱼水情’。它就是指一个连队与当地的一个生产小队互帮互助,我们军人帮当地村民干活,他们就送一些土特产给我们。其实,对于我们军人来说,这是特别温暖的,他们于我们就像亲人,帮他们干活,只是想让他们不那么辛苦……”老人的眼中不禁又闪烁着泪花。
阳光深了,暗了,伸伸懒腰,老人的故事结束了。“那老爷爷,在您心中,军人是怎样的一种定位呢?”一股稍显稚嫩的声音从窗中传出来。接着时间暂停了几秒,浑厚的声音再次响起。老人说,在他心中保家卫国是军人的绝对职责,军人的家就是国,无国便无家。而军人也只忠诚于党,只允许党指挥枪,而决不允许枪指挥党。一番慷慨激昂,铮铮铁骨愿长留。
稚嫩的声音再次响起:“那您对刚入军的新兵有什么话想说的吗?”老人凝眸沉思了一会儿,说:“在军营里,首先要有的就是吃苦耐劳的品质,就像当初我们练臂力的时候,因为条件,我们练时用的是红砖,当时每天都是练到手臂红肿,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提升!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好钢是练出来的,快刀是磨出来的,坚强的意志品质是靠锻炼出来的。人间万事靠奋斗,在紧要关头,不要犹豫也不要颓废。时光不会留恋任何一个不思进取的人,幸运也不会光临任何一个不努力的人,幸福更不会从天降,今天的颓废换不来明天的荣耀。你们是新兵,为祖国而奋斗,为家人而努力,这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望不骄不躁,脚踏实地地干好每一件事。”老人的话久久地回荡在整间屋子里。
脱下军装,我还是兵。太阳依旧,风雨依旧,山河依旧,我们也依旧。崇山峻岭松柏青,退伍军人不褪色,愿每一位退伍军人,在每一个季节都有幸福穿行,在每一个节日都有欢乐奏鸣,在每一盏烛光都有他们的身影,许他们一世安好!
(图3:照片为采访时于老人家中拍摄)
阳光走了,身影淡了,可刚才的那一切绝不是梦!
(责任编辑:叶茂琳)
http://www.dxsbao.com/xiaonei/15380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