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伤口已然痊愈,但有些伤口却只是结上了痂。再次触碰还是会撕心裂肺般的疼。5月19日12:30,由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食品与环境学院于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乌马河剧院带来的话剧《报童》所讲之事发生在1941年1月4日,以发行载有“皖南事变”真相的《新华日报》为主线,国民党为了掩盖蒋介石摧残抗日力量、破坏统一战线的滔天罪行。重庆的一群小报童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和培养下,爱憎分明、临危不惧,勇敢的走上街头,与国民党顽固派展开了一场针锋相对的斗争。
(图一)
平等感觉 “解放”之光
本剧塑造了几个身世不同的报童形象,又通过他们的生活和斗争再现了抗战时期“大后方”的社会生活及其复杂的政治斗争。而在这复杂的斗争中,又着力刻画了周恩来总理和孩子们亲如一家的关系。当腊月加入了《新华日报》后,大家平等地对待她,关心她,使她感到惊奇。报社就像是战火外的另外一个天地,大家都管报社叫“重庆的解放区”。不管是总编辑或是经理,同志们亲如一家,大家不称官衔,亲热地称名道姓,同样过着供给制生活,早餐一律喝稀粥。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民地位的卑微和共产党对于人民的友好,从腊月的小心翼翼讲话直至她得到平等对待时的惊讶与喜悦,以及报社领导对所有同志的体贴入微,无一不使孩子们感到温暖。
(图二)
角色“腊月”的生动诠释
(图三)
李大姐悉心教诲报童
不顾一切 为党奉献
有些群众以及读者告诉报童卖《新华日报》,要注意小心。简短的话语,表达了他们对《新华日报》的感情,对报童们来说是很大的鼓励。正因为广大人民对《新华日报》的热爱,报童们才能顺利地完成送报、卖报任务。舞台上的《报童》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生活和斗争,特别是李大姐的光辉形象出现时,同学们的心情很不平静。她的音容笑貌重现在眼前,她的亲切教诲响在耳边,我们感到非常亲切。
(图四)
话剧《报童》演绎的革命精神
战争悲痛 不可磨灭
故事以石雷父母的死讯落下帷幕,有战争必有伤亡,这封消息更加使石雷坚定立场,要和国民党抗战到底。故事到这里就落下了帷幕,但我的心里却久久不能平息,感恩自己生活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感恩现在祖国安定和谐。
硝烟已远去我们多年,但留给我们悲痛的烙印却久久不见消失,时如白驹过隙,飞快流转,我们只想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在祖国的庇佑下茁壮成长,守好革命先烈用命守住的江山。
http://www.dxsbao.com/xiaonei/15533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