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下午,著名出版家、诗人、作家樊希安做客凤苑大讲堂,在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图书馆报告厅开展“历史记忆,精神动力——樊希安大三线建设主题报告”。讲座由图书馆馆长江希和主持,两百余名师生读者参与聆听。
樊希安通过讲述《乌蒙战歌》这部作品以及创作经历,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如火如荼的大三线建设再度呈现给在座读者。讲座重点讲述平时关心“我”、照顾“我”、“我”钟爱的却在隧道塌方中牺牲的“蓝月亮”医生;像兄弟一样鼓励“我”成长,与“我”志同道合却在地方泄洪隧道施工塌方事故现场倒下的宣传干事“丁不住”,讲述了那些基建战士为了国家建设,放弃自己的梦想和追求、美丽的爱情和幸福的家庭,不怕苦不怕累、无怨无悔地奋斗在祖国需要的岗位上的故事。
讲座结束后,樊希安与在座读者进行互动,耐心解答读者提问。在回答人文传媒学院高子言和蒋澳莲同学的提问时,他坦言,写作有时真有出不来的感觉,认为第一人称写作不是写实,需要进行艺术加工,可以进行鞭炮式写作。鼓励同学们现在是最好的学习时光,努力学习、增长才干,珍惜韶华、不负青春,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
大三线建设的珍贵历史记忆为我们提供了精神动力,时刻提醒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http://www.dxsbao.com/xiaonei/24608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