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中华浩瀚历史中,诗词婉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艺术的星空中熠熠生辉。11月13日16时,北山书院名誉院长王于飞教授于会客厅讲授了“传统文化中的诗词”主题公开课,公开课以师生互动、古诗揭秘、诗词趣事儿等形式,向学生传达古代诗词蕴含的深厚含义以及诗词背后隐藏的故事,极大地更新了同学们日常对传统诗词的认识和理解,共计30余人参与该公开课。
“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画作的代表。公开课伊始,王院长便由一张中国水墨画,引出江水两岸的高山犹如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隔着一条时间长河。王院长倡导同学们要做一位“修桥人”,而不是画中一叶扁舟上的“摆渡人”,桥连接着两岸的山峰,传通古今文化。引导学生“文艺范”不是只穿着古代汉服就叫文人,还需通过诗词文化的内涵来展现涵养,体现魅力。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有着顽强生命力的风中劲草,与北山书院的“坚韧力”相契合。王院长以“草”的意象为始,鼓励学子们提出不同的见解,并与他们进行积极互动、交流、探讨。随后,讲述了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背后隐藏的故事,同学们大开眼界。
古和今,人们的思维方式不同,看世界的方式不同,品读诗词的方式也不尽相同。王院长将诗词的表面情意引向背后的历史文化,带领同学们用现代化的思维,理解诗词的传统意义。由浅入深,探讨了诗词中的哲学问题——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以及西方文化对近代中国人、中国文化的影响,同学们聚精会神,频繁互动,感触良多。
最后,王院长形象的将诗词比喻为粮食,曾经我们对诗词的读记,是将粮食搬回家;而现如今我们都是在品味粮食,享受其味道。大部分同学都反馈,对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有了全新的认识与看法。并期待后续和王院长一起继续探讨诗词背后的美妙意蕴,以北山书院为平台载体连接点,搭建传统文化传承的桥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王院长的公开课主题虽然是传统诗词,但是十分有趣,颠覆了我对诗歌的理解,和以往枯燥的背诵诗词,完全是两回事儿,受益匪浅。公开课不仅让我领略了中华文化的魅力,还警醒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了解与探寻祖国的文化,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北山书院2019级孙宇
传统诗词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是古人对世界、对情感的思索与探究,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汉语独有的魔力。我认为学习诗词不能仅仅停留于会读和会背诵,最重要的是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体会古人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这样才是有价值的学习。
——北山书院2019级蒋瑞
http://www.dxsbao.com/xiaonei/24892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