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时间的流逝才让我们注意到时过境迁。时间可以廉价到让人们对它的流逝毫无挽留;时间可以昂贵到人们老了之后才抱怨时间太短。那么同学们对时间的认识有多深呢?11月13日16:00在三达书院意空间,我们邀请到了公共课教学部的乔静老师,通过古今对比来加深同学们对时间的认识,为大家讲解古今时刻的秘密。
现在的计时仪器大都是一些机械手表和电子产品。这些计时仪器在准确记录时间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方便快捷。在古代,古人还没有这些先进的仪器,但是他们却利用太阳光影制造出了日晷和圭表这些“太阳钟”。在阴天和雨天又创造出滴漏。由此可见古人的创造力可见一斑,令世人惊叹。
不只是计时仪器的不同,古人计时的方法也与现代人有所不同。现代计时往往精确到几分钟甚至几秒钟。而在古代,古人通过一些抽象的描述来进行计时。比如“一盏茶”、“一炷香”、“一刻钟”等。一盏茶大概有十分钟,一炷香有五分钟,一刻钟也不过只有十五分钟罢了。古人通过对生活中事物的观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计时方法。
现在一天是二十四小时,在古代一天却只有十二个时辰。十二时辰首先出现在顾炎武的《日知录》里,在汉代,古人利用人类活动来对其命名。随着文明的发展,古人对十二时辰赋予了新的名字,其中还蕴藏着深厚的含义。例如暑假大火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出现的第一句台词“巳正,大荒落,万物,炽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荒落。”这个就是巳时所蕴含的意思。
随着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中国便开始由十二时辰计时法逐渐转为了二十四时计时法,计时的机器也从依赖自然规律转变为了机械自动化。为了结合二十四时计时法,还将刻进行了改革。由原来的100刻改为了96刻,108刻和120刻,到了清代才正式规定一昼夜96刻。每个时辰分为八刻,又区分上四刻和下四刻。
古人对时间的不断改革,证明了时间对人们的生活很重要。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时间是一个伟大的“作者”,它会给每个人“写”出属于自己完美的结局。
(撰稿:李勇璋摄影:三达书院)
http://www.dxsbao.com/xiaonei/24920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当冬日的暖阳温柔地抚过青砖黛瓦,曲阜师范大学教师博物馆的飞檐斗拱在薄雾中若隐若现。甲辰年腊月初一,“七秩师大路情系曲园人”实践队的青年学子们,怀揣着对教育圣殿的朝圣之心,踏……
张恒瑜 曲阜师范大学“七秩师大路 情系曲园人”校友会实践团查看全文 >>
在和煦阳光下,曲阜师范大学教师博物馆迎来了一支特别的队伍——“七秩师大路情系曲园人”实践队。1月11日,这群怀揣着对母校深厚情感的学子,踏上了探索曲阜师范大学校内教师博物馆的旅……
卢奕 曲阜师范大学“七秩师大路 情系曲园人”校友会实践团查看全文 >>
在曲阜师范大学即将迎来建校70周年之际,为了探寻校友们的奋斗足迹,传承曲园精神,曲阜师范大学校友会“七秩师大路,情系曲园人”实践队踏上了前往上海的征程,于1月13日与曲阜师范大学上……
马晶晶 曲阜师范大学“七秩师大路 情系曲园人”校友会实践团查看全文 >>
在曲阜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的喜庆时刻,“七秩师大路,情系曲园人”校友会实践团带着对校友的关切与对校史传承的使命,踏上了前往上海的征程,于2025年1月11日上午,拜访了曲阜师范大学上海……
王晶 曲阜师范大学“七秩师大路 情系曲园人”校友会实践团查看全文 >>
寒假期间,曲阜师范大学“七秩师大路,情系曲园人”校友会实践团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走进孔子博物馆,通过实地参观、交流研讨、宣传推广等形式,深入探寻儒家文……
张恒瑜 曲阜师范大学“七秩师大路 情系曲园人”校友会实践团查看全文 >>
为探寻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弘扬曲阜师范大学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校园精神,2025年1月11日,曲阜师范大学“七秩师大路,情系曲园人”校友会实践团赴济宁市曲阜市孔子博物馆,开展了一场以“……
张恒瑜 曲阜师范大学“七秩师大路 情系曲园人”校友会实践团查看全文 >>
为庆祝曲阜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深化校友与母校的情感纽带,促进校友与母校之间的紧密联系,2025年1月10日,曲阜师范大学“七秩师大路,情系曲园人”校友会实践团在校友之家开展了一项颇具……
王晶 曲阜师范大学“七秩师大路 情系曲园人”校友会实践团查看全文 >>
1月12日,曲阜师范大学“七秩师大路情系曲园人”校友会实践团走进孔子博物馆,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朝圣之旅。实践团成员们怀着对儒家文化的敬仰,追寻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根源,品鉴……
韩明辰 曲阜师范大学“七秩师大路 情系曲园人”校友会实践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