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内新闻 >

华中师范大学数统学院:武汉社区志愿者余昊伟:奋勇向前 回馈家乡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 作者:数院网宣

武汉社区志愿者余昊伟:奋勇向前 回馈家乡

(通讯员 姚佳怡)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侵扰中国,其中,湖北省武汉市更是重灾区,所有人都等待着冰雪消融,盼望着春天来临,繁花盛放。在这场人民抗“疫”中,无数人投身一线,为战胜疫情助力。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2017级本科生余昊伟,在此次疫情期间,投身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在武汉市汤逊湖社区参与巡逻、门岗工作和维持秩序。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他诚恳务实、认真负责,堪称当代大学生的表率。

不畏风险 主动请缨

余昊伟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武汉人,当自己的家乡遭受如此严重的疫情时,他总想尽力做一些贡献。疫情刚刚来袭的时候,他说:“居家隔离就是最好的贡献。”待防疫工作进入正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帮助武汉的行列中,恰逢社区征集志愿者,余昊伟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他说:“武汉是生我养我的城市,在需要我的时候,我绝对不会退缩。”这是他的初衷。

面对疫情,终归是要面对风险的,余昊伟承认:“如果说不害怕,肯定是假的。”但因为有规律的运动习惯和年轻的身体,他相信自己能够抵抗病毒。同时,他也积极做好自身的防护工作,以克服心中的恐惧。

在这次疫情中,有人说:“这次抗击新冠肺炎是95后、00后一代年轻人的成人礼。”伴着父母的大力支持,余昊伟挺身而出,把这次疫情当作成长的机会,决心成为一个有本领,有担当,有责任感的青年。

诚心相助 热心服务

在巡逻过程中,余昊伟要劝阻出门在外的居民及时回家,提醒未戴口罩的人戴上口罩,并且避免人群聚集。当有人找他咨询信息时,他会给予相应帮助。门岗工作需要给进出的人测量体温,登记信息,不让没有出入证明的人随意进出,对于执意外出的人员进行应有的劝阻。这项工作枯燥却重要,余昊伟对这份工作格外细心,对来往的每一个人和颜悦色。

维持秩序是在团购菜到达社区时需进行的工作。余昊伟负责保证市民们有序地排队领菜,人与人之间需间隔2米以上。有时居民购菜较多,他会帮助居民把菜送至其楼栋门口,尽自己所能,给予居民便捷。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尽管服务工作辛苦,但总是令人满足的。余昊伟坦言:“每当看到爷爷奶奶露出笑容,满脸的皱纹挤出幸福的感觉,都让我十分感动。”这一个个温暖的笑容,对于余昊伟来说就是最大的鼓励。不负期待,不负鼓励,余昊伟用切身行动默默付出着,他的一颗赤诚之心温暖了整个汤逊湖社区。

迎难而上 肩担重任

作为社会新人,余昊伟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面临着不少困难。对于不会讲方言的余昊伟来说,沟通成为了一个难题。他只能耐心倾听,清楚大意之后,再放慢自己的语速,以便让对方听懂。有一些人很固执,不愿意接受建议,余昊伟就一点一点地同他们讲道理,确保大家的安全。

余昊伟是一个志愿者,也是一名大学生。为了配合社区工作,他只有晚上回家后观看课堂录像完成学习任务,经常学习到深夜。他清楚地认识到:“这样学习的效果必然不佳,但我不能放松,要始终跟随老师的脚步,认真对待本来应该完成的任务。”他计划在疫情好转以后,把课业补回来。

尽管面对着重重困难,余昊伟也从未退缩过。他说:“当社会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就要勇敢上前,担起社会给我们的责任。”他的确这么做了,家乡受创,他冲锋在前,只为贡献自己的力量。

武汉,经历了最困难的日子,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这里有千千万万的人在默默付出,而余昊伟就是其中一个,他们值得被感谢,值得被铭记,他们都是平凡英雄。

http://www.dxsbao.com/xiaonei/25802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方言之花葳蕤开,非遗之光耀时代

(通讯员:王瞳瑶)抬首回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宛如昭昭明星,而方言相伴其旁,散发着不可磨灭的光晕。方言稳固文化脉络,非遗延续传承之路。为深入探究方言与……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方言寻根,非遗续脉

1月13日至1月18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韵语织乡实践团踏上山西、河北、山东多地多地之旅,深入探寻方言与非遗的交融脉络。成员深入乡村,记录下老艺人口中的方言歌谣,参与用方言传承的……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守护古韵乡音,绘就非遗新篇

雅韵焕彩,成果昭显实践团成员在山东省的一所中学开展了实地调研活动。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实践团成员发现,尽管学生们对方言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缺乏使用环境和学习资源,他们对方言的……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守古韵乡音,绘非遗新篇

乡音溯源,深度探寻在社会实践开始之前,实践团成员一起商讨了前期准备工作。实践团成员通过在网上查阅资料,实地走访调研等方式,在各自家乡选定了具有代表性且方言资源丰富、非遗文化……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守古韵雅音,织乡语新篇

(通讯员:王瞳瑶)中华民族拥有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脉络,非物质文化遗产无疑是其中最为灵动且珍贵的部分,它彰显着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与文化基因。方言,作为地域文化传承的关……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聆听方言戏曲,感受非遗之美

在实践过程中,成员还聆听了多位民间故事传承人的方言讲述。这些故事不仅内容丰富、情节生动,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通过这些方言故事,成员深刻体会到方言在民间文化传承……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深入非遗戏曲,感受方言之美

(通讯员:王瞳瑶)1月11日至1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韵语织乡实践团的成员踏上了一段特殊的旅程。他们奔赴山西、河北、山东多地,深入探寻非遗与方言的紧密联系。在这段时间里,成……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万种风情,藏于乡音

在传承方言和非遗文化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民众对方言的热爱与尊重在逐渐被激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方言,学习方言,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中来,这更加坚定了我们传承方言和非遗文化……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曲园学子服务暖人心,助力社区扫雪除冰

春节前,受强冷空气影响,烟台市蓬莱区迎来持续降雪天气,部分社区道路积雪结冰严重,给居民出行带来不便。为保障群众安全、…

方言之花葳蕤开,非遗之光耀时代

(通讯员:王瞳瑶)抬首回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宛如昭昭明星,而方言相伴其旁,散发着不可磨灭的光…

学梦归濉,展工大风采

学梦归濉,展工大风中国大学生在线网1月24日电(通讯员卢航宇)2025年1月17日安徽工业大学学子响应学校“返家乡”活动号召返回…

探讨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与应对措施

就业乃民生之本,是维系民心稳定、社会和谐的关键所在。高校毕业生及青年群体的就业状况持续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

数智技术赋能红色文旅,共赴发展新机遇

在数智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各地红色文旅与时俱进,借助数智技术助力红色文旅创新性发展。于都,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承…

最新发布

战“疫”好教师 | 沙焕滨:言传身教,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在举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学校不忘教育初心,做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坚持“只改变教学模式,不改变教学目标”的原则,按原教学任务进行授课,充分利…
战“疫”好教师 !张宾:用心做好教学的每一个细节
在抗疫隔离的特殊日子里,信息管理学院积极开展网络在线教学,直播课堂里热闹非凡。老师们走下讲台,采用特殊的方式,在屏幕的另一端“传道授业解惑”。信息管理学院的张宾老师,充分利用网络在线教学,运用…
战“疫”好教师 | 张宾:用心做好教学的每一个细节
在抗疫隔离的特殊日子里,信息管理学院积极开展网络在线教学,直播课堂里热闹非凡。老师们走下讲台,采用特殊的方式,在屏幕的另一端“传道授业解惑”。信息管理学院的张宾老师,充分利用网络在线教学,运用…
信息管理学院召开第二次学生线上学习情况反馈网络会议
为提高网上授课的效率和稳定性,及时发现并解决线上课堂存在的问题,3月13日晚,信息管理学院召开了第二次学生干部网络会议。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办公室主任、各系系主任和各年级辅导员出席本次线上会议。会议…
绘疫时景,感同舟情
绘疫时景,感同舟情为落实疫情期间爱国主义教育,近日,福州大学2019级市场营销1班团支部开展了“绘疫时景,感同舟情”主题电子手账征集活动。在此次活动之前,团支陈莉丽同学便号召团支部成员关注疫情发展,…
绘疫情,铭苦难,获新知
绘疫情,铭苦难,获新知2020年在全国甚至全世界共同抗击疫情的特殊环境之下,福州大学2019级市场营销01班开展了线上“绘疫时景,感同舟情”主题电子手账绘制活动,旨在借助网络和新闻,让该支部成员肩负起青年…
疫情背后——他们的默默付出与无声呐喊
疫情背后——他们的默默付出与无声呐喊似迅雷,如骤雨,疫情发展之迅速严重牵动着每个国人的心,一批批逆行者奔赴这无硝烟的战场,共同支撑起患者的希望,支撑起祖国的明天。那奋不顾身的姿态为千万人所称道…
福州大学:执笔绘时景,众志抗疫情
福州大学:执笔绘时景,众志抗疫情“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2020年的春节如约而至,2020年的春天却在一场意外疫情下迟迟未到。武汉封城,全民抗疫。无数人们奔赴前线,夜以继日地与新型冠状病毒斗…
电子手账绘疫景,感同舟情共祈祷
电子手账绘疫景,感同舟情共祈祷近日,福州大学2019级市场营销1班团支部开展“绘疫时景,感同舟情”为主题的团立项活动,通过电子手账绘制了疫情时期的各情各景,为身处疫情的人们送上祝福。该支部密切关注疫…
福大学子绘电子手账,感百年征程共克时艰
福大学子绘电子手账,感百年征程共克时艰“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思是“老百姓的生活太苦了,也该稍稍得到安乐了”,表达了身处奴隶社会中的人们,对美好安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