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伟:我跨出了舒适区,成为了记者
“有一次打滴滴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个老记者,他和我讲述了他曾经凭借一篇报道解救了300多人的事”,李大伟说,“这次偶遇让我觉得当记者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毕业于河北经贸大学的李大伟,在大学期间主修的是计算机专业,唯一和记者搭边的经历是曾在燕赵都市报实习过,而现在他已经是新京报经济部深度调查组的一名正式记者。在深度调查组里不断地调查和报道中,李大伟意识到,其实在形形色色的事件背后最难捉摸的是人性,因为你不知道他说的哪些是真话,哪些是假话,而记者的工作就是对于受访者言语真实性的一个证明和推翻的过程,最后再将事实呈现在大众的眼中。作为非科班专业出身的记者,李大伟为了做到这些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补短扬长
人们常说隔行如隔山,事实也确实是这样,但是再高的山也经不起“愚公”的锄头。作为理科生的李大伟写作能力并不出色,他本人也非常明白自己的这一短板,因此文稿的质量就是摆在李大伟面前的第一座大山。为了开拓山后的风景,李大伟开始苦练写作,他通过不断地阅读和模仿其他优秀文稿的方式,逐渐找到了写文稿的要领,大山就这样一点一点的被他所挖掉。
作为跨行者,李大伟起初并不具备像其他科班出生的记者一样的人脉,所以他很难通过广泛的朋友圈为自己的工作助力,这成了摆在他面前的第二座大山。作为计算机专业出身的李大伟,对于电脑和互联网极为熟悉,他无需他人的帮助便能从网络上获取资源和数据,于是他利用自己的这一优势,顺利地搬开了挡在他面前的第二座大山。就这样一步一步地改变和进步,李大伟正式成为了一名记者,开始为自己的记者梦发力。
绝大多数的付出都可以换来回报,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新京报上李大伟所作的报道,已经是成熟的文章了,这些都是他曾经克服重重困难的见证。回过头来看看曾经所做的努力,李大伟其实只是在不断的自我完善,有目的地补短扬长。
内心深处的力量
李大伟本人或许并不会觉得自己所做到的一切有什么特别,但是作为旁观者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他的行动背后,有着一颗充满力量的内心。
首先值得关注的是李大伟敢于做出改变的勇气,因为一次偶遇而萌发的理想被他牢牢地所抓住,并毅然地放弃专业所长,走向一个自己相对陌生的行业,这是许多人都难以做出的选择,而李大伟不仅选择了,还一路走到了现在。李大伟身上的另一个闪光点是他对于自己的清醒认知,作为初入门者,他清醒地知道自己身上的不足,并极力做出改变,让自己的能力胜任自己的梦想。更可贵的是,李大伟在面临这些困难所带来的压力时,还能明白自己所具备的优势,用自己的优势改变劣势。
在被问及他最大的优势时,李大伟肯定的说:“我最大的优势应该是我的年龄吧!我还年轻。”我们不能说所有人手中年轻都是优势,如果空有年纪而虚度光阴,那么年龄就是一个挂件,不会产生任何作用。可李大伟不同,他本身的清晰自我认知和敢于改变魄力再配合上年轻,便是一个巨大的优势。透过“我还年轻”这简单的话语,李大伟对于未来的自信和期待也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他能坦然的接受将要到来的一切,因为他的内心是那样的强大,心中强大的力量不会让他的行动变得缓慢,他将会创造更多可能。
以饱满的热情为向导
李大伟对于新闻业的热情,包含了过去、现在和未来。对于过去,李大伟继承了作为记者应有的职业素养和操守,这是他对过往的伟大的记者的交代。关于现在,李大伟积极地在微博接纳人们对于不法行为的投稿,让自己的工作更加贴近大众,将记者的本职用每一篇报道来践行。对于未来,李大伟以一个前辈的经验不断的在社交媒体上为正在学习的新闻专业的学生解惑,鼓励他们多学习、多进步,让新闻业的人才不会断代,这是他对未来的交代。
在互联网空前发展的当下,人人都有机会成为一个消息的报道者,有的人可能永远只是一个消息的传递者,有的人也可能正式地迈入记者一行,成为消息的发现者,对社会百态做出专业的报道。李大伟只是那些由非专业记者迈向专业记者的人的一个缩影,在专业与非专业的转换中,他把作为记者最为重要的新闻真实性、客观性的原则深植于心,并用自己的每一篇报道来坚守。
大浪淘沙的环境下,专业的新闻人或许会因为种种原因而被淘汰,而许多非专业出身的人也会在不同的际遇中迈向专业。众声喧哗的时代,因为爱说真话而成为记者的人有许多,李大伟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http://www.dxsbao.com/xiaonei/2633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