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宝贵财富,它深埋地下孕育千百万年,生成条件复杂,来之不易、不可再生。”石油对于大家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不仅是作为战略物资,还是日常能源,石油及其衍生品占据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虽然我国拥有大庆油田、胜利油田与克拉玛依油田等大型油田,但仍旧难以满足我国巨大的石油消耗量。其中2015年国外石油进口占消费总量的61%以上,相较于脚底下就流淌着“黑色黄金”的中东地区不同,我国的石油资源很是“顽皮”。 它们总喜欢“躲在”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高原、柴达木盆地等地区,而这些地理位置不仅加大了开采难度,也提高了运输成本。我们知道虽然当今社会新能源迅速发展,但社会总体是建立在以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为主的能源框架之上的。但是我国地质结构不仅复杂,而且我国油田所产原油多数偏重,常规原油中渣油的产量约占原油产量的一半,有的油田甚至更高。
因此,随着我国对轻质油品需求的大量增长,开展对接替能源重油加工技术的攻关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能够长久地向国家输出高质量石油人才,全景式展现油田文化,体悟创业,领会创新,体验工程之真善美,更好的使学生与当代石油技术接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在大一新生结束第一学年之后,安排其进行认识实习,实习内容主要为参观石油科技与文化馆、油田与钻井基地、研究院等与油气行业密切相关的单位部门。
文化馆内,“石油辉映芳华,胜利书写华章。我们把汗水洒在这片土地上,我们把石油奉献给祖国和人民。我们在这里回望来时路上的艰辛、勇气和担当,也在这里汲取未来征程上的信心、智慧和力量。石油的传奇依然在续写,生命的劲歌依然在传唱。沧桑成就正道,传统烛照未来。胜利的事业恰是苦难辉煌,胜利的队伍永远向太阳!”的结束语篆刻在出口处,它与馆厅中央的石油人物雕像相呼应,台基之上所站立的是我国英勇无畏的石油科研工作者与石油工人所组成石油群像,他们目光如炬,注视着前来的石油后辈们,如他们所愿,胜利油田百折不挠、为国奉献的石油精神正浇灌着一颗颗即将踏上这一片热土的赤子之心。众人随意走过的几步,对于那个岁月的石油工人来说,却是那么艰辛。中国石油工业的历史,是部沧桑的苦难史,也是不朽的奋斗史。定格在历史长河中的奠基者、拓荒者,人民不会忘记,祖国不会忘记,历史也不会忘记。作为流淌着军队血脉的石油人,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响应祖国召唤,牢记祖国嘱托,在华夏神州之下,去探寻油龙的藏身之地。
钻井基地里,一顶顶“小红帽”不畏烈火骄阳,在鹏飞学长的带领下,前往参观40型号的退役钻井平台,锈迹斑斑掩盖不住它为石油、为国家奋斗的辉煌岁月,它是处神圣的领域,它攸关国家工业的性命,它输送国家工业的血液。各处醒目的警示牌无不在向眼前这群稚嫩的学生们传递着一句话:这是份危险之极的工作,只有不畏艰险、技术超群的战士才能征服脚下这一片土地。钻井平台之上,当你远离土地,伫立在巨型金属支架之间,沉重的压迫感袭来,参观者内心不由得悸动,他们还将走很长很长的路,才能去战胜自己脚下的“钢铁巨兽”。
研究院中,精密复杂的仪器有序摆放在实验室各个角落,黝黑黏稠的重油盛放在塑料桶与烧杯里,机械加工声音一直传递到楼道尽头。这里是科研的圣地,这里是知识的海洋,来自祖国各地的科研人员怀揣着爱国之情,用岁月白发换来祖国的一次次朝阳。“设计能力最强,多次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整体技术居国际先进水平,参与了南海取心等重大项目”短短几句话透露着研究人员内心的自豪,也反映我国石油行业刚刚起步时的艰难。他们所为之奋斗的目的,就是让祖国不在被他人扼住命脉,让华夏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认识实习很短,短到只有一周,一周后实习看似是结束了,学生们也确实是走了,但那份热血也被他们带走了,他们在自己的岁月流逝间敬佩着那个年代的前辈们,他们将成为这个时代新的石油人,去支撑其一个国家的脊梁,去为了祖国与众人的明天而奋斗。他们手擎着炬火,目视光明的未来。
http://www.dxsbao.com/xiaonei/39848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