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潍坊7月26日电(通讯员于淼)
为了助力沿黄流域文化传承,为“非遗”传承的生生不息贡献一份绵薄之力,7月20日,山东省德州市德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守望黄河,寓教爱不独行”三下乡社会实践队的志愿者于淼赴潍坊市高密市姜庄镇聂家庄泥塑文化艺术馆进行了参观,学习了“泥老虎”的部分知识,并在社区为小朋友们开展兴趣课堂,讲解泥塑的相关知识,传递非遗文化的魅力。
“我们的泥老虎在“河和之契:2021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展示周”上展览过呢!”讲解员姐姐自豪的向参观者介绍着眼前这些造型憨朴,着色鲜艳,惟妙惟肖的泥老虎。据了解,高密姜庄镇聂家庄的泥塑始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清嘉庆年间,聂家庄泥塑进入了成熟期,此时的聂家庄泥塑已经形成了声色并茂、形象较为完美的艺术品了。大屏幕前,放映着聂家庄泥塑代表性传承人聂鹏制作泥老虎的视频,取土、和泥、制模、制坯、脱模、修坯、制哨等10余个步骤,无不需要手工艺人们沉下心来认真创作。泥老虎的肚子里有个哨子,将头部和尾部一推一拉,能发出“呜、呜”的叫声,所以也称“泥叫虎”,这也是聂家庄泥老虎最与众不同之处。
泥老虎的原料,选自聂家庄地下一米多的黄黏土,与细黄土按比例和好泥,放进石膏制成的模具里按压成型,自然晾到半干后修坯,把嘴巴、哨口等戳开,用芦苇杆做好哨子,粘接中间的皮革,打磨后进行涂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片土地、一个族群的记忆,泥老虎就是在我们这片土地的孕育下诞生的。”一位前来参观的爷爷向大家说到。看着展览厅里桃红、淡黄、朱红、黑色、深绿等颜色的泥老虎,能直观地感受到在色彩的运用上,它有着鲜艳醒目而又柔和动人的艺术效果。
“非遗文化需要推陈出新,才能保持活力。”聂鹏在视频中说到。手艺人对传统的泥老虎外表的图案做出了创新,卡通、具有特色人物形象的泥老虎层出不穷。除了传统的泥老虎外,他们也推出了没有上色和绘图的“白坯”泥老虎,买来的“白坯”泥老虎能够进行二次创意和加工,受到消费者们的喜爱。为了让泥老虎触达年轻人群体,聂家庄手艺人们积极在泥老虎的配色上寻求创新,除了描画“五大原色”传统配色的泥老虎,还有福虎、发财虎、蓝白色的“哆啦A虎”等不同配色的作品,同时更是紧跟时代,创新出了“战疫虎。”
小泥巴也能捏出大产业。聂家庄泥老虎已经走出国门,远销海外。志愿者于淼了解到,如今,聂家庄已经建成自己的产学研基地,在研究生产、提升工艺水平的基础上,产学研基地接待了多个团队在此研学,其中包括了多个大中小学生群体。他们在基地可以参观学习泥老虎的制作过程,还能亲手体验画泥老虎。2021年,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设计团队合作,将当地的红纸对联文化设计到“叫虎”作品的包装中,将“祥虎叫福来到”等美好寓意的文字印到了包装上。
经过了一天的参观和学习,志愿者在感叹非遗文化魅力和手艺人匠心独运的同时,也在社区向小朋友们介绍泥老虎。志愿者拿着手里的沉甸甸的泥老虎,直观地向她的“小听众”们展示着,“大家看!大老虎竖眉瞪眼,昂首踞立,胸挂桃红大花,额涂朱笔大“王”,是不是既威风凛凛,又娇艳可掬呀!”
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小朋友们用手拉送泥老虎的首尾,即有啸声发出,他们在欢声笑语中,了解了泥老虎。
时代的考题已经列出,青年人的答卷正在写就。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大学生,站在新时代的阳光下,更应用青春、奉献和担当讲好黄河故事,传承黄河文化。
http://www.dxsbao.com/xiaonei/52900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