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响应国家“双碳”目标,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数字经济学院)茶园诊疗实践队于7月5日前往泉州市安溪县虎邱镇和龙涓乡,开展实地调研与茶园抗旱指导工作。实践队在茶学系党支部书记、福建省科技特派员、系主任高水练副教授的带领下,深入罗岩村和龙涓乡的举源村、长塔村茶园进行调查。这些地区是安溪茶园的重要产区。实践队还特邀学院院长郭玉琼教授参与指导。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高温干旱天气对茶园产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尤其是2022年,安溪茶农面临了长达50多天的高温干旱,导致茶园普遍减产20%-50%。茶农们对于这些干旱灾害感到无奈,常常说着“靠天吃饭”、“天灾来了谁也没有办法”。在这个背景下,实践队下乡调研,针对茶园的气候灾害问题,致力于为当地茶农找到有效的抗旱方法。
在实践过程中,郭院长与高老师带领实践队员深入茶园,详细了解当地茶园的管理情况和茶树的生长状况。实践队调研了茶农对于气候变化的认知程度以及对生态茶园技术的接受能力。同时,实践队介绍了生态低碳茶园管理技术,旨在帮助茶农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提高茶园的抗旱能力,促进茶园的健康发展,以增加茶园的抗旱保收能力。
本次实践活动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解决当地茶农面临的具体问题,更重要的是与中国国家气候变化适应战略紧密契合。该战略旨在推动各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茶业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通过此次实践活动,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积极参与茶业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为茶农提供实用的指导和支持,助力安溪茶园迈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之路。这不仅有助于保障茶农的生计和地方经济的稳定,也符合国家对于气候变化的整体应对战略,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茶业提供了重要借鉴和示范。
7月6日讯,为响应中共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号召,作为2023年福建农林大学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数字经济学院)赴泉州市安溪县茶园诊疗实践队开展调研,前往福建省安溪县祥华乡新寨村、旧寨村和石狮村,探寻茶园抗旱的有效方法。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中国《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的实施变得尤为重要。在这一背景下,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茶学系党支部书记、福建省科技特派员、系主任高水练副教授带领实践队着眼于茶业生产中的抗旱问题,深入茶农家庭,详细了解祥华乡当地茶园特征和茶叶品质特点,并与茶农就面临的干旱频发环境下采取的普遍措施进行交流、普及和指导。实践队和茶农共同期望成功迎击极端气候变化频发的挑战,助力茶园持续性健康发展。
祥华乡位于安溪县丘陵地带,地势起伏不平,土壤具有较强的保水性,是重要的安溪产茶区。在去年长达50多天的高温干旱期间,相对于其他茶产区减产30%以上,祥华乡仅减产10%-20%。这一成功的抗旱成果主要归功于茶农采取的护土、护盖稻草和适当留高等保水育树措施。然而,茶农们普遍认为他们过于依赖天气因素,对于干旱问题无法进行有效解决,缓解成本较高。
茶园诊疗实践队的到来为茶农们带来了新的希望。茶园诊疗实践队致力于将科研成果落实到茶园,为茶农们提供一条最可行、可靠、可普及性强并且成本较低的茶园抗旱之路。这不仅是一场学术调研,更是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茶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的具体行动。他们的工作对于实现国家适应性战略、推动茶园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茶农们的经验与实践将为科学研究提供宝贵的实地依据,而科研成果的应用则能够帮助茶农们更好地抵御气候变化的影响,提高茶园的抗旱能力。这一次实践活动是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积极探索,也是推动茶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步。
7月7日讯,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将适应气候变化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了深入了解气候变化对茶农的影响以及制定更好的适应策略,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数字经济学院)的茶园诊疗实践队在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数字经济学院)茶学系主任高水练副教授的带领下于2023年7月7日前往安溪县茶园,展开了实地考察和入户调查。
此次实践活动紧密围绕中国国家气候变化适应战略的目标,旨在深入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对安溪茶农的影响,并探索切实可行的抗旱方法。
实践队首先造访了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传习所主任、中国制茶大师、安溪铁观音制茶工艺大师、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数字经济学院)兼职教授温文溪的工作室。在温文溪的带领下,实践队参观了位于西坪镇南岩村的一片生态茶园。
据实践队观察,该茶园的茶树幼苗上有铺草覆盖,而且在每行茶树之间还套种了豆科植物。这种种植方式不仅可以减少干旱对茶树幼苗的影响,还能增加土壤肥力,减少茶树病虫害的发生。
接着,实践队前往西坪镇内山村进行茶农的入户调研。调研内容主要围绕去年秋季旱灾对茶农茶叶产量的影响以及茶农对气候变化的态度展开。通过调查发现,该村茶农拥有的茶园大多分散且严重受到旱灾的影响。茶农们虽然接受了一些抗旱方法,但由于茶园分散或成本较高等问题,无法全面实施。
随后,实践队来到西坪镇德峰村和平原村进行实地考察和茶农的入户调查。
实践队了解到,德峰村所有的茶农都共同加入了一家合作社,并采取茶园入股的形式,实现全村茶园的统一管理。在经历了去年秋季旱灾后,德峰村的茶园仍能保持较高的产量,这离不开当地合作社独特的茶园管理方式。实践队的队员们跟随合作社理事深入当地茶园进行考察,发现德峰村的茶园在最大限度上保持了原生态的植被覆盖,并采用了零农药、行间铺草和套种等管理方式,这些措施的实施是当地茶园能抵御旱灾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后,实践队进入西坪镇平原村进行入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该村大约有200到300户茶农从事茶叶生产,面对干旱等气候灾害,茶农们多数无奈得认为只能“看天吃饭”。
通过在西坪镇的一天调研与考察,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数字经济学院)的茶园诊疗实践队深入了解了茶农的基本状况和抗旱的想法,并实地感受到了不同茶园面对旱灾的差异。这些调研结果为实践队后续的实践活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对实践队后续为茶农们找到成本低且有效的抗旱方法提供数据支持。此次实践活动不仅与中国国家气候变化适应战略相契合,也为推动安溪茶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实践和探索的示范。
http://www.dxsbao.com/xiaonei/56659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