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师学子三下乡:赴蒙城县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
中国大学生网报亳州7月14日电(通讯员 张丽丽)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2023年7月12日,为深刻了解安徽省内红色革命文化,弘扬先烈革命精神,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素养,牢记历史使命,坚定革命信念,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百年百图展党史,点亮八皖谱新篇”巡展宣讲团队成员张丽丽怀着崇高的敬意,走进红色教育基地——“亳州市蒙城县烈士陵园”,结合党史学习,重温红色经典!
在皖北的一座平凡的小县城里,坐落着一所不平凡的陵园——“蒙城烈士陵园”。入口处巨石上雕刻着“蒙城烈士陵园”红色大字,苍松耸立,厚重庄严,令人肃然起敬。沿着景观大道向里走,两侧栽植的青松、玉兰、丹桂、红枫等十几种花木迎风摇曳,花坛内四周的矮松整整齐齐,映衬着五颜六色的花,形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通往烈士纪念碑的景观大道中间是一条长长的水道,里面有四块浮雕,主题分别是“坚守蒙城”“浴血抗战”“鱼水情深”和“庆祝胜利”。通过工作人员解说了解了四块浮雕的由来,学习了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慷慨献身,舍生取义的诸多事迹,更加深刻的理解那句“没有共产党 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涵义。
景观大道的尽头是悼念广场,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碑就坐落在广场正中间。怀着崇高的敬意面向烈士纪念碑,举起右手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展现新时代共青团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承遗志、铸就忠诚的决心。
悼念广场高9.22米,象征着为蒙城解放光荣牺牲的922名革命烈士。纪念碑高19.48米,寓意蒙城于1948年胜利解放。“922人是2014年统计的烈士人数,目前确认的烈士人数已经达到988名,我们还将继续寻找更多的烈士。”一位工作人员解说。
每念过英名墙上一个先烈的名字,都让团队成员心中更加敬畏,不禁热泪盈眶,仿佛先烈们英勇献身的壮举又浮现在眼前。瞻仰烈士英名墙,缅怀先烈丰功伟绩。
淮海战役中,蒙城县共组织2000余副担架支前,有1万多群众奔赴前线。时值隆冬,前线大雪飞扬,炮火连天,但支前的干部群众冒严寒踏冰雪,不怕流血流汗,以肩挑人扛牲口驮,手推人抬大车拉的方式,日夜奋战,先后转移多处,顺利地完成了各项支前任务。
在烈士陵园墓葬区,既有著名的烈士之墓,如蒙城县第一位中国共产党党员过家和烈士墓、新四军侦察科科长罗会廉烈士墓,也有普通烈士之墓以及无名烈士墓。而每一个烈士墓的背后都是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目前,烈士陵园里安葬着638位有名有姓的烈士和众多的无名烈士,更多的烈士正在陆续向这里“集结”。陵园建成使用后,蒙城启动了烈士墓搬迁工作,现已搬迁境内零散烈士墓200多座,一些漂泊在外的蒙城籍烈士也将落叶归根。
青山有幸埋忠骨,铭记历史祭英魂。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无名烈士墓碑”六个大字,诉说着曾经的沙场喧嚣。他们的忠骨与英魂,在此长眠。因为感染到了这里沉重的气息,团队成员们的脚步轻而迟缓,希望不要打搅到这里安息的英魂。
蒙城县烈士陵园建成于2015年,近千名烈士长眠于此,其中既有普通烈士以及无名烈士,也有过家和、罗会廉等蒙城县人士耳熟能详的知名烈士。过家和所处的时代,正是封建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人民惨遭蹂躏的苦难年代。过家和接受马克思主义进步理论,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的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1945年,过家和因搞军需工作离蒙赴徐,被潜伏的特务所杀害,英勇就义,时年37岁。
如今“蒙城县烈士陵园”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每年吸引着各地参观者学习参观。当地也开展缅怀英烈活动,结合党史学习开展红色宣讲、云直播等活动,发扬革命精神,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通过此次参观调研红色基地活动,对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有了更深入全面的了解,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军人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大无畏革命精神!通过此次党性教育实践活动,重温党的光辉历史,铭记党的丰功伟绩,团队成员受到极大的感染和震撼。革命先辈们在内忧外患之际,果断出击,置生死于度外,抛头颅,洒热血,迎难而上的斗争精神给予我们坚定的信念与勇气!作为当代大学生的团队成员会牢记和学习革命精神,争取综合发展,努力实现自我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http://www.dxsbao.com/xiaonei/58933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