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内新闻 >

看红船旁“弄潮儿”如何解开海宁“乡味儿”奥秘

来源: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蒋志成

看红船旁弄潮儿如何解开海宁

“乡味儿”奥秘

“如何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如何打造乡村文化品牌?”“519海宁工匠日的由来是什么?”7月3日,在海宁潮城工匠政协委员会客厅,牵头委员王玉良与嘉职青年对话信仰、责任与担当,学校“‘青’听民声,汇聚‘政’能量乡村振兴实践团”成员用心学习、勤于思考,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图景在他们心中逐渐勾勒成型。带着满满的收获,同学们踏上乡村振兴实践路。

潮城工匠委员会客厅

今年暑假,实践团通过实地走访、面对面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先后赴丁桥镇梁家墩、海星村,斜桥镇仲乐村,盐官镇桃园村,周王庙镇博儒桥村等地,围绕村情村貌、产业发展、文化生活、民生保障等方面,研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共发放乡村振兴宣传资料500余份,调查问卷300余份,实地采访村民30余位。同学们走进田间地头、村庄社区、农家小院、工厂车间,探索海宁“乡味儿”奥秘。

走进海宁,实践团队领略了江南温婉之地的波澜壮阔,也深刻感悟流淌在这座城市血脉里的“弄潮儿”精神。近年来,海宁坚持党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力量,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做好“土特产”文章,延伸产业链条,用“四色”绘就特色乡村振兴图。

涵养文明乡风,让“红色文化”更有乡味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敢闯新路、敢于斗争等精神,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在梁家墩的钱塘学院,实践团充分挖掘“红色农耕传承”“跳塘精神”背后的故事,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吴敏霞经历展展馆;在桃园村的李蓝丁红色教育园,学习中国的“南丁格尔”——李蓝丁的英雄事迹,感悟英雄精神;在潮乡海宁的洛塘河畔,领略南关厢的“灯文化”、桃园村的“棋文化”、斜桥镇的“榨菜文化”、梁家墩的“艺术乡建”。这些地方厚植乡风文明根脉,着力打造红色文化阵地,让村民的精神家园有“根”可守,有“乡愁”可觅,有“诗与远方”相伴。

桃园村棋文化

打造美丽乡村,让“绿色生态”更有“乡味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2023年是“千万工程”实施二十周年,“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二十年来,海宁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美丽乡村新面貌。走进全国文明村、五星级美丽乡村博儒桥村,庭院干净整洁、公园绿树成荫,真正成为了“生长在公园里的村庄”。走进被誉为“世外桃源”的桃园村,入目便是一条条整洁干净的柏油村道,一面面粉刷一新的文化墙和一幅幅手绘的文明宣传画。走进梁家墩,一排排错落有致、白墙黑瓦的农家小楼显得优美别致、风光旖旎,这里“水清岸绿”,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当地村民笑着说:“现在的村子变化可大咯!和以前有非常大的差别,欢迎你们多去走走、多去看看!你们看,我家的院子美吗?”这些村的“美”不是千篇一律的“美”,而是立足村情实际、“一村一品”,把牢特色、留住底蕴,因地制宜、独村独美。

推进产业发展,让“金色产业”更有“乡味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乡村产业发展的关键是用好一方水土,开发好乡土资源,因地制宜选准产业突破口,做好“土特产”文章。在海星村“上农蓝莓小镇”,村党总支书记化身“带货主播”,利用互联网打开乡村产业的销售市场,积极推进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在仲乐村“共富基地”,“一地三金”共富创收模式,筹“仲”智,汇“仲”爱,聚“仲”力,积“仲”金。在丁桥镇梁家墩,“水彩之家”“艺术空间”“研学基地”以及能带来沉浸式体验的“梁家墩印象潮”等,让艺术创作成为旅游开发的新手段,塑造独特的文化地标。在博儒桥村, “四共四筹”打造“强村+富民”新图景,全面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这些年来,我们的日子都越来越好过咯!我们村不光有特色农业,还有特色乡村游呢!”当地村民自豪地说道。这些村落充分挖掘当地农业农村特色资源,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延长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海星村蓝莓小镇

坚持以人为本,让“暖色民生”更有“乡味儿”。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小康梦、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在“新农匠”政协委员工作室,“一张网”联民生、“二联动”收民情、“三清单”解民忧、“四个一”聚民意、“五项目”暖民心,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

在桃园村,每位村民都有一把文化礼堂钥匙,大家“想用即用”,满足了当地文体爱好者、文化能人、热心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海星村的乡贤云义诊室,村民们可以免费拍CT,免费问诊专家,免费咨询疑难杂症,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高水平的诊疗服务和健康指导。

实践团成员通过实地访谈,真实感受到了群众心中的“满满幸福感”。“我们的村干部真的太好了!一家有需求,干部马上办!有他们在,我们有了安全感。”村民满足地说道。当实践团员们把村民的话转述给了博儒桥村村干部,他说:“村民们满意,就是我们工作的不竭动力。未来,我们会坚持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困难,听民声、访民情、解民忧,多措并举绘就民生工作‘暖色调’,努力让民心更暖。”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如同一颗颗“希望的种子”,在潮城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推动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协同共进,释放出乡村振兴的无限魅力。下一阶段,实践团队将进一步提升研究实效、深化研究成果,形成模拟政协提案,为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汇聚青年“政”能量,彰显新时代的青年担当。

实践团成员,造价221班项钧权说:“助力乡村振兴,青年大有可为。在实践过程中,我学习到了很多,深受启发。现在,村子越来越美,村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越来越甜蜜,乡村振兴的路子越走越宽。作为一名红船旁高校的学生,我要在精神上不怕吃苦、环境上不避艰苦,努力发挥专业所长,为助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奉献青春力量。”

“这次实践真的太有意义了,我们学习到了很多。潮城工匠牵头委员王玉良为我们耐心讲解海宁乡村振兴故事,帮助我们‘沉浸式’‘体验式’学习全过程人民民主,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未来,我要勤奋学习、锤炼身心,争做新时代‘红船工匠’。”动医221班袁桢祯说道。

http://www.dxsbao.com/xiaonei/62939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在香榧苗圃中学习

为探究崂山村高质量发展转型之路并发掘其特色香榧产业的示范作用,2020年7月5日,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探崂山蝶变,索乡村振兴之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在玲珑街道的…… 沈晓帆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访崂山文化,感淳朴乡风

为深入了解乡村振兴中“乡风文明”的深刻内涵,助力乡村振兴,7月6日,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探崂山蝶变,索乡村振兴之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玲珑街道…… 钱思源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探小山村村貌之变

为响应乡村振兴发展和精品村建设等新的时代热点,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探崂山蝶变,索乡村振兴之路”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团按计划,于2020年7月5日,兴致勃勃地走进崂山村,打算对它的“村…… 郦千喜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希望的山村

宁静田园,悠然崂山。七月,浙江农林大学“探崂山蝶变,索乡村振兴之路”社会实践团赴临安区玲珑街道崂山村开展暑期调研实践。车子在村里宽阔的柏油马路上行驶,纵目望去,两旁齐列的桃…… 沈欣雨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小山村蝶变的背后,是这样一群人

乡村振兴背景下,曾经经济基础薄弱、脏乱差典型、几乎是街道最落后的村,经过短短几年,就成为了街道先进样板村、跻身精品村建设行列,浙江省临安区玲珑街道的崂山村,是如何实现的?浙…… 沈欣雨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从崂山蝶变中探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背景下,曾经经济基础薄弱、脏乱差典型、几乎是街道最落后的村,经过短短几年,就成为了街道先进样板村、跻身精品村建设行列,浙江省临安区玲珑街道的崂山村,是如何实现的?浙…… 沈欣雨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发挥专业优势助乡村振兴,浙农林学子在实践中成长

宁静田园,悠然崂山。浙江省临安区玲珑街道崂山村,经过几年的努力,实现了一个小山村的蝶变,成为了街道先进样板村、跻身精品村建设行列。早期村里开始的特色香榧产业,这些年发展形势…… 沈欣雨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本草社】“药”韵新生,创意“瓶”行——中医药文化创意大赛圆满结束

文字:曹欢尹思图片:张权威尹榆婷审核:唐后媛来源:本草社为传承千年中医药文化瑰宝,让更多人领略其天人合一的智慧、药草…

“魔幻光影 时空之旅” ——宾谦魔术协会开展魔术主题活动

“四月深涧底,桃花方欲燃”,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四月,为了梳理魔术发展史的核心脉络,展现传统技法与科技创新的碰撞,一场别…

志愿青春暖社区,助理服务筑和谐

近日,桔子洲街道湖大社区、师大社区和新民路社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社区助理”——公管院学子志愿者。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志愿…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社区宣讲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4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走进阳光雅居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遵义会议精…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企业宣讲,传承红色基因 赋能企业发展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6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宣讲团第9次宣讲活动顺利展开。作为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新发布

湖二师学子三下乡:在劳动中体验成长
中国青年网安陆7月7日电(通讯员吴梦吉)“民生在勤,勤则不匮”。7月7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艺术学院“艺起向未来”志愿服务队赴安陆孛畈镇携手所对接的初中学生们开展“寓教于劳,育才于勤”劳动教育课。通…
始于“冬日”暖阳,终于夏日蝉鸣
科教篇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对少年儿童的教育承载着国家的未来、人民的期盼。冬日团队为给散居孤儿们提供更好的帮助,就此成立科教小组。Part1计量日科普之约2023年5月20日,冬日科教小组举…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子三下乡:在劳动中淬砺成长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子三下乡:在劳动中淬砺成长中国青年网安陆7月7日电(通讯员吴梦吉)“民生在勤,勤则不匮”。7月7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艺术学院“艺起向未来”志愿服务队赴安陆孛畈镇携手所对接的初中学…
聚数字之力,促乡村振兴(2)
“学长,大学生活是不是非常丰富多彩呀?大学里的学习是怎样的呢?我想变得更加优秀有什么途径呢......”面对这名同学的提问,我作为即将大三的一名学生也是深有感触,上学前的规划特别重要,否则进入大学必然…
寻碑探忆独秀园,继往开来新时代
(通讯员曹文一)7月17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追踪碑文流年,探忆革命岁月”中文传播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安庆市独秀园进行了参观调研。队员们在此了解革命先辈的革命历程,探寻碑刻文物背后的历史渊源…
消防安全,你我共行
#消防员为进一步加强消防安全教育意识,广泛普及消防安全知识。8月12,我校青年志愿者走进华亭市消防救援大队,近距离体验消防员生活,学习消防安全知识,增强自身素质能力。消防员介绍了平时作战时穿的消防…
聚数字之力,促乡村振兴(1)
访谈一名刚高考完的准大学生的过程让我印象十分深刻。这名同学是在打工的宿舍里接受了我的访谈,在访谈的过程中,我可以感受到她对于大学生活深深的向往之情,同时其中也渗透出一丝面向未知的迷茫。“数字兴…
感悟红色文化,传承红色薪火
最近,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三下乡”活动,这是一次深入乡村开展社会实践的机会,在这次实践中,我深刻感受到了红色文化的魅力和意义,对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先辈们的奋斗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红色文化代…
鲜血诚宝贵,救人品格高
无偿献血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是我国血液事业发展的总方向。血是爱心献的体现,帮助病人解除病痛、抢救他们的生命,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无偿献血又是主要来源。2023年7月6日,微电子与数…
看今朝东山巨变,探寻生态之路
东山地处我国东南海岸线,是福建省漳州市所辖的一个县。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东山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打造绿色发展的生态县作出了积极努力。东山县作为一个沿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