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美术学院2023-09-0420:55发表于江西
“云游”作品简介:
江西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革命战争年代,仅在江西这块红土地上,牺牲的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就有近26万人,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也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树立起一座座信仰信念的精神丰碑。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子用艺术作品将在江西开展的革命斗争用漫画作品展现,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提炼典型元素,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
团队名称:红色艺火实践队
作品展示
南昌
《南昌起义》
八一南昌起义,又称南昌起义或者八一起义,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这次起义的伟大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它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武装斗争旗帜,充分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畏强敌、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它以实际行动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它对创建伟大的人民军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南昌会战》
南昌会战是指继武汉会战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三月十七日到五月九日,中国军队在江西南昌抵御日本侵略军的有限攻势的会战。
南昌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的首次大战,虽以失败告终,但是它使全世界,特别是日本军事当局认识到日军虽然占领了武汉三镇,但既未能迫使国民政府屈服,也未能击歼中国军队的主力,更没有摧毁中国广大军民的抗战意志。中国军队不仅继续进行抗战,还开始实施战役范围的反攻。
新余
《新余会战》
1926年9月1日,国民革命政府北伐军发布进攻江西的总攻击的命令,开辟江西战场。当时军阀邓如琢因北伐军仅用十天就占领了萍乡、宜春、分宜三个县城而乱了手脚,火速调兵并亲自来新余督战。
北伐战争新余战役的胜利宣传了北伐军反帝反封建的主张,组建了国民党新余临时党部和工会、农协、妇女联合会等机构,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工农革命运动。对宣传革命、推动工农运动和建立新余地方党组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德镇
《景德镇战斗》
景德镇战斗,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对驻守景德镇国民党军的进攻战。1930年5月,江西红军独立第1团乘景德镇守敌兵力不足之机,于7月9日由苏区中心芳家墩出发,向景德镇推进。7月10日上午,独立第1团对景德镇守敌发起猛攻并突入城内,歼灭县政府、警察局等要点的保安队、警察队等反动武装,缴获长短枪410余支。独立第1团攻占景德镇后,广泛发动工农群众,开展了打击土豪劣绅和没收反动资本家财产的斗争,扩展了红军队伍,后独立第1团撤出景德镇。8月14日再次进占,协助当地中共党组织,成立了景德镇苏维埃政府。
宜春
《上高会战》
1941年3月,驻南昌的日军34师团大贺茂因友邻第33师团预定要调到华北,要求33师团走前配合自己扫荡周围的中国军主力,却因两个师团严重不配合导致34师团扎进4个中国军的合围圈,是为“上高战役” 。
“上高会战”极大地鼓舞了前线的士气和全国的民心,沉重打击了日本法西斯;增强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胜利的信心;稳定了我西南大后方局势,破坏了日军抽兵南下的计划;延缓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具有深远的国际意义。
《红五军首战宜春城》
1929年秋,红五军军委为把井冈山脉、幕阜山脉、九宫山脉打通,将湘赣区、湘鄂赣边区和鄂南区联成一个长块,南起井冈山,北抵长江,在这些地区放手发动群众,消灭地主武装,分配土地,建立党的政权,建设比较巩固的根据地,配合红四军前委“一年争取江西”计划的实现。22日沿袁河西上,进驻袁州区(旧称宜春市)彬江镇一带,向彭德怀汇报宜春城的军情,并决定派游击武装配合彭德怀率部夺取宜春城。
红五军主力首次攻占宜春县城,给国民党反动势力以沉重的打击,给宜春人民以莫大的鼓舞,给宜春县的工农革命以巨大的推动和促进。
萍乡
《秋收起义》
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是紧接南昌起义以后,我党领导的一次伟大的工农武装暴动。党的“八七会议”决定在湘、鄂、赣、粤四省发动秋收起义。
由于共产党攻打主要大城市失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派认为,中国最广大的群众基础是农民,中国的革命要依靠农民,从小城市开始革命,因此毛泽东领导共产党在湖南地区的边界发动革命。
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翻身求解放、探求革命新道路的伟大实践、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勇于改正错误的重大举措,让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武装斗争中公开打出了自己的旗号,人民军队历史上第一面军旗的诞生,在全国人民面前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决心。
九江
《九江战役》
九江战役,又称南浔战役,是武汉会战中长江南岸主战场的外线作战。
由于日寇入侵,赣北经济全面倒退,无数家庭的财富化为乌有。直到1949年解放,九江城区人口仅恢复到4万。日寇侵占九江,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对这座城市伤害之大,持续时间之久,几乎无法估量,但九江战役在整个武汉会战中,是坚持时间最长,抵抗最坚决,日军伤亡最大、中国军队作战成效较为显著的一个战役。
上饶
《浙赣战役》
浙赣战役,在中国的抗日战争史上,上饶抗战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整个抗战时期,上饶成为东南5省遭受日本无差异轰炸规模最大、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损失最为惨重的城市。然而信州人民抗战意志坚不可摧,在城区沦陷后,面对残暴敌人的三光战、毒气战、细菌战,勇敢地拿起武器,积极支援前线,保卫自己的家乡,坚决抗战到底直至取得最后完全的胜利。
一寸山河一寸血。上饶抗战,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段光荣的信州全民抗战历史有必要被认真书写、展示和铭记。
抚州
《东陂战役》
黄陂大捷后,红军主力迅即向东陂至新丰一带休整。蒋介石不甘心黄陂战役的失败,命令“进剿”军中路总指挥陈诚所部由黄陂向东陂继续攻击,搜索前进,寻求红军主力。在徐祠作战总指挥部内,红一方面军紧急召开军事会议,面对复杂的战事,当机立断,改变原来的作战计划,采取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办法,在草鞋岗一带展开了你死我活的阵地争夺战。
东陂战役的胜利为中央红军以弱胜强开创了战例,1936年12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还称赞“这是一次大胜仗”。
黄陂、东陂两役歼灭蒋介石嫡系近3个师,从而打破了国民党军这次“围剿”,创造了红军战争史上前所末所的以大兵团伏击歼灭国民党军的光辉范例。
《黄陂战役》
黄陂战役是1933年红军部队针对国民党军队第四次“国剿”进行的一次反“国剿”的战役。
1933年2月,朱德、周恩来利用黄陂山多林密的有利地形,指挥红军采取大兵团伏击战法进行反“围剿”。经两日激战,在红军精心的部署下,将敌第52师全部和第59师大部歼灭,俘敌第52师师长李明和第59师师长陈时骥。取得了黄陂战役的伟大胜利,创造了红军战史上以大兵团伏击歼敌的范例。
黄陂战役发生于我军内忧外患的危难之间,是关系存与亡的关键一战。“黄陂大捷”已载入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
鹰潭
《上清会师》
1932年6月,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同年秋,蒋介石将“围剿”重点转移到中央苏区。面对严峻的革命形势,中共临时中央致电苏区中央局指出:我方应采取“择敌人弱点击破一面勿待其合围”的作战方针。
上清会师是中央红军和赣东北红军在夺取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前一次重大的军事行动。上清会师后,红军首次实现了大兵团伏击歼敌作战,并开创了全国苏区之间互相策应作战的新局面。随着中央苏区取得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中央革命根据地和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也进入到全盛时期,上清会师促成了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和闽赣省的成立,巩固和扩大了中央苏区,在中国革命史和人民军队战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
井冈山
《井冈山战役》
1945年1月中旬,日军第二十七师团驻屯步兵第二联队企图由茶陵越过井冈山,迂回至遂川以西,策应其师团主力进攻遂川。1月20日拂晓到达严塘西南的洮水一带,准备沿沔水前进。防守这一带的中国第四十四军第一六一师,依托井冈山有利地形,筑有正面和纵深山地防御工事,牢牢坚守,击退日军数次攻击,并派出一部渡过沔水侧击日军。日军第二联队进退维谷。1月23日下午,该联队在佯攻以后,由其第一大队掩护,迅速撤离战场,于半夜在严塘集结,井冈山战斗遂告结束。
战役结果:此战粉碎了日军通过井冈山迂回遂川的计划,迫其改道而行,减轻了遂川地区中国军队的压力。
赣州
《石城狙击战》
由于“左倾”领导人错误的军事路线,在敌军“步步为营、堡垒推进”的战术面前,红军根据地的范围越缩越小。各个重要战役门户接连失守。至此,在红都瑞金北部就剩下石城这最后一道“屏障”,为了迟滞国民党军队向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心地域的进犯,保障中央机关和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的安全集结与转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令彭德怀,杨尚昆率领红三军团在石城北部设防阻敌。
当年红一方面军长征前夕,中央苏区北线战场进行的最后一次较大规模的战斗——石城阻击战,不仅给了进犯之敌以大量杀伤,而且有效迟滞了敌军南犯的步伐,为中央机关和主力红军完全集结与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国民党军队企图于9月底占领石城的计划因此未能如期实现。
END
编辑:黄月、涂仙
审核:熊吉生 高志标 胡园慧
http://www.dxsbao.com/xiaonei/65089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