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为响应二十大报告中所提到“坚持自信自立”的主张,加深支部成员对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学术发展史和古籍研究所的了解,增强支部成员对福建文学、文化和闽台、闽海文化的理解,激发支部成员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11月24日上午,文学院22级汉语言文学(教师教育)第一团支部在仓山校区邵逸夫楼602古代文学教研室开展了以“寻名家访谈,悟八闽文化”为主题的团日立项活动。本次活动支部有幸邀请到文学院教授陈庆元进行访谈,福建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22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一班班主任老师杨祖荣副教授,王禧龙、许海娟等研究生及支部成员代表出席。
嘉宾介绍
陈庆元,福建省金门县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福建省教学名师,博士生导师。历任福建师范大学古籍所所长、文学院院长、协和学院院长;现为文学院教授、闽学研究中心主任、《闽学研究》主编。兼任过中国韵文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散文学会副会长、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等学术职务。已经完成国家社科项目四项,省部级项目十余项,获省部级社科奖十余项。早年从事汉魏六朝文学研究,近年致力于地文献、文学研究,于闽海文献、文学用功尤勤。出版著作三四十种,发表论文二百余篇。论著有《沈约集校笺》《晚明闽海文献疏理》等,古籍整理成果有《谢章铤集》《鳌峰集》等。
访谈进行时
此次访谈,陈庆元老师以文学院的历史发展为主线,重点讲述了学院在1972年复办后的创进道路,带领支部成员感悟几代学人的坚守与努力。并以史为基,立足当下,为支部成员们解答疑惑,提供建议。
(一)筚路蓝缕的现代建设
在访谈中,陈庆元老师重点介绍了文学院在现代背景下的开拓历程。1972年,文学院复办,以黄寿祺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学人开始统筹学院力量,谋划未来建设。八十年代后,文学院的建设可谓是约五年上一个台阶,至2004年左右,文学院已经成为硕士点覆盖所有主干二级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和9个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二级学科的综合性高水平学院,在海内外均有较大影响力,也为学院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陈庆元老师介绍了福建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的发展历史,使支部成员们感受到文学院的悠久历史与深厚文脉,并以此激励支部成员,赓续传统,砥砺前行。
(二)薪火相承的学术传统
学院的发展离不开代代学人的努力与传承,这也是文学院学术精神与学术传统的重要体现。陈庆元老师在介绍学院建设历史过程中,重点梳理了文学院几代学者的学术传承,通过人文故事的分享,研究心路的介绍,使支部成员切实感受到文学院的学术底蕴,感悟到闽派学者的人文情怀。时至今日,文学院已经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结构合理的教师梯队。在各位前辈学者的带领与影响下,中青年学术骨干迅速成长,薪火相传,赓续传统,为学术研究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三)立足时代的经验分享
在座谈最后,陈庆元老师跟支部成员讲述了他的研究经历,让支部成员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福建文学、文化和闽台、闽海文化,感受了八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此外。陈老师结合个人经历与时代环境,为支部成员们分享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谈及学术与读书时,陈庆元老师介绍了自己与《汉魏六朝诗选》的独特经历,这本他在16岁时买的书,对他的一生有很大影响,他正是因为阅读了这本书才坚定了自己未来的方向。陈老师以此告诫大家,不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一定要多读书,多积累,勤写作。
面对时代的发展,陈老师提出了他对现代学术素养培养的看法,并鼓励支部成员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学术,身为青年学生,不要因循守旧,也不要盲目趋时,当下的学术环境与学术资源都比以前更好,希望大家可以更好地找到自己的未来方向并为之努力奋斗。
结语
本次访谈活动,让支部成员在与陈庆元老师的交流中了解了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发展历程和古籍研究所的发展历史,加深了对八闽厚重文学底蕴及外向包容的闽海文化的认识,坚定了文化自信。同时,支部成员汲取了以陈庆元老师为代表的榜样力量,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日积月累,循梦而行,向阳而生,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http://www.dxsbao.com/xiaonei/65558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