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在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人员交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未来发展潜力很大的新兴产业。
“威海市依山傍海的自然环境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非常具有研究价值。”谈及当初组建团队的初衷,实践队队长高畅这样说道。
7月14日至8月15日,山东大学(威海)“FAPE”休闲农业调研团跨越威海、济南两个城市,先后走访了18个调研地,通过对威海、济南两地休闲农业发展状况的分析比对,领略了威海市休闲农业的独特风采,对威海市的休闲农业发展状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因地制宜,打造品牌特色
通过对各实践地的走访,团队发现各基地都依托当地的自然、人文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
里口山依托当地的山水脉络风光,着力打造“里口山风景名胜区”的品牌,结合周围村庄的农家乐、采摘园,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观光、体验体系。
汪疃镇离威海市区比较近,是水源保护区,基于此,汪疃镇政府从2010年起开始探索发展休闲农业,现已形成一定规模。“因为汪疃镇离米山水库(威海市的水源地)非常近,政府确定的发展思路是不能发展工业,所以2010年就开始尝试发展休闲农业。通过好几届党委政府的努力,目前汪疃镇规模较大的采摘园有三十多个,规模较小的有七八十个。”汪疃镇政府党委宣传委员于女士说道。
多元经营,增强吸引力
休闲农业项目的蓬勃兴起势必会出现雷同的扎堆现象,注重多元经营,开发新项目,便成为很多休闲农业基地用来吸引游客、增强竞争力的有效方法。
樱聚缘生态园将一、二、三产业融合,一产种植苹果,二产加工,三产建设苹果博物馆、生态餐厅、露天采摘等,形成了一条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在当地独树一帜。
普利姆玉兔园在当地田园风光、采摘活动、农家乐的基础上,还建有民宿、游乐设施,并向“健康小镇”转变,逐步发展成了一个休养、治疗基地,通过提供多方面的服务,成功延长了产业链,在众多休闲农业基地中脱颖而出,吸引了更多游客来此观光体验。
政府助力,带动乡村休闲农业发展
近年来,政府在政策、资金、管理、宣传等方面对威海市休闲农业的发展予以支持,为当地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泊于镇海西头村对村里种植无花果的农户每亩地补助500元,并成立合作社帮助农户解决销售问题;大田绿源葡萄园的园主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女性,通过当地的女性创业补助金创办了采摘园;汪疃镇对镇上的采摘园对外统一宣传,通过规模效应吸引更多游客……
政府的帮助,有助于威海市的休闲农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迈进,带动了当地休闲农业的发展。
注入文化内涵,打造休闲文化品牌
在实地调研中团队成员发现,许多地区在休闲农业的发展中都加入了文化元素。
汪疃镇各大采基地团结合作,在政府的引导下,成功举办了各类采摘文化节,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宣传当地采摘园的同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除采摘文化节外,汪疃镇还充分利用镇内传统的白鹿文化,通过彩绘宣传等方式重现白鹿传说,打开了发展休闲农业的新思路。
姜家疃同样也有向文化方面发展的趋势。在走访过程中,姜家疃村长郭先生带领团队成员参观了村内的民俗文化馆。郭先生告诉团队成员,村里还计划打造一条民俗文化街,建设民俗文化民居,搭建文化平台,向民俗文化村、旅游村转型,打造本村特色。
多渠道宣传,增大知名度
明确发展方向,打造出自己的特色之后,各休闲农业基地要做的就是对外宣传,使自己被更多人所熟知。
如今,自媒体的兴起使宣传更加简单易行,许多地区建有微信公众号,集中发布当地休闲农业的相关信息,集体对外宣传。除此之外,许多地方政府还借助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进行宣传,帮助当地的休闲农业走出去。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威海市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将城市融入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也记得住乡愁。这无疑为威海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本次社会实践中,调研团队通过走访休闲农业基地、与政府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两种方式,对威海市部分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状况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团队将进一步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深入探究威海市休闲农业发展的优势、制约因素与解决办法。”
实践队队长高畅在调研结束后对团队的调研活动进行了总结,并希望大家能够在领略威海市休闲农业独特风采的过程中学以致用,有所发现和收获,为威海市休闲农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http://www.dxsbao.com/xiaonei/6576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