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我们体验城市交通。
苏州是江苏拥有地铁轨道交通的三个城市之一,轨道交通的建立,让苏州人民出行更加方便,让远距离的行程更加快捷。我们体验了自助购票系统,十多台机器同时售票,减轻了人工售票的负担,也加快了人们购票出行的效率,方便了市民的日常生活。同时我们也帮助这方面不太懂的游客,为他们讲解如何购票。除了轨道交通系统,苏州的公交车也比较人性化,公交站台的告示牌上显示了下一班车还剩多少站会到达此站,让候车的人有了心理上的准备,此外,公交车上的报站提示也有苏州方言的版本,方便了老人等不理解普通话的群体,是比较人性的服务措施。在车上,我们也给需要帮助的人让座。
苏州的交通,让我们体会到交通的便捷度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便利的交通加快了人们生活的节奏,也提高了生活的质量和效率。越来越多的现代科技融入的人们的日常生活,改变了生活的面貌、出行的方式,改善了交通秩序,让苏州的市民走在时代的前列,体验着不一样的生活,有了更高的眼界和追求。
第二天,我们参观苏州市气象局。
苏州市气象局坐落在苏州相城区,机关内设办公室(计划财务处)、业务法规处(苏州市防雷减灾办公室)、人事教育处(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监察审计室)三个职能处室。一位行政部的工作人员带我们参观了气象局,为我们讲解各个部门的功能职责,其中最核心的是预报部门,有专业人员分析各类气象图,作出预报,之后也会有会商天气的过程,尤其到了汛期,几乎每天都要会商,由大家共同商讨天气走向,是否会产生灾害等等问题。参观期间,预报的工作室正在装修,所以我们参观的是临时的预报场所,在预报时也会用到超级计算机等高科技。其他还有专门的防雷公司,管理财务行政的部门,对外发放消息宣传推广的部门。来到门厅,工作人员为我们介绍了刚投放到各类公共场所政府机关的天气电子显示屏,可以实时发布最新天气以及以后天气,现在也在考虑使用触摸式电子显示屏。到了外面,我们看到了实时实地使用的天气车,可以用于比如各种开幕式,火灾现场等等。除此之外还有炮车,用于人工影响天气,比如人工降雨。参观完毕我们也向工作人员询问了有关气象预报、气象灾害、气象知识普及等方面的问题。
气象局参观之旅,让我们基本了解了气象局的单位工作划分,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生活。我知道不论什么职业,都需要认真严谨的态度,气象工作者更是如此。他们要让人们知晓更准确更全面的天气,开通更多的渠道让人们去了解。同时,他们也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忙碌着,因为气象几乎影响着生活的一切,衣食住行,交通医疗农业等等。除此之外,我也知道了普及气象知识的重要性,这将有效地减少气象灾害的损失,帮助人们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第三天,我们游览苏州狮子林。
它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也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同时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惟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狮子林”。狮子林假山是中国园林大规模假山的仅存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狮子林假山群峰起伏,奇峰怪石。假山群共有九条路线,21个洞口。横向极尽迂回曲折,竖向力求回环起伏。我们在景区内,向游客们发放了问卷,并了解了现在的游客,对气象知识的知晓程度,对天气预报的看法等等,之后我们也用所学,向他们讲解普及了气象灾害的有关知识。
狮子林的游览,让我领略了苏州名园的独特魅力,奇峰怪石,花草竹林,都有它的价值和意义。狮子林将造园手法和佛教思想融合,以及近代贝氏家族把西洋造园手法和家祠引入园中,使其成为融禅宗之理、园林之乐于一体的寺庙园林,实属妙哉。在园林内开展的科普宣传活动,也让我更加贴近了民众,感受到生活的气息,采集到了游客对气象的认识,锻炼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天,我们参观了苏州园林博物馆。
这是中国第一座园林专题博物馆,现位于拙政园西侧整个新馆分成序厅、园林历史厅、园林艺术厅、园林文化厅和结束厅几个部分,其中园林艺术厅详细展示了叠山、理水、花木、建筑等造园手法。里面还有李可染所画拙政园部分水廊图景的双面绣,介绍苏州园林的历史,讲解文化内涵在园林中的独特性。
园林博物馆的参观,让我更加全面地了解苏州园林的有关知识,主要的造园手法、造园工具、造园理念等等,让我不得不赞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美学的思想、哲学的理念以及各家文化都融合在了一处园林之内,是古人通过大自然构造的智慧结晶。
第五天,我们参观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新馆其特色体现在: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合,空间处理独特,建筑材料考究和内部构思,及最大限度地把自然光线引入到室内。我们参观了“吴地遗珍”、“吴塔国宝”、“吴中风雅”、“吴门书画”这4个常设展厅。大量精美的文物体现了古代当时的技术水平和文化特色。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苏州博物馆的建筑本身,查资料得知是世界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灰白的简约风格有苏州的古文化底蕴,也有欧洲的些许建筑风格。博物馆内,也有鱼池睡莲亭台的设计,是自然与都市的结合,独特的空气流通系统,阳光采集思想,也是古物与科技的碰撞。
第六天,我们游览平江路。
平江路是苏州的一条历史老街,是一条沿河的小路,其河名为平江河。平江路历史街区是苏州古城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区域,堪称古城缩影。我们一行人,在平江路感受到古风建筑和现代商业的结合,各类小吃,概念书店,当地特产等等商铺都囊括在内。在店内,我们也发放了问卷,进行了社会调查,考察当地店铺以及游客的气象知识了解程度,并开展了科普宣传活动,呼吁游客积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
平江路除了因历史而出名外,它的美食便是平江路突出特色之一,这里的老街不仅保存古代的建筑,而且老街的美食与餐馆都是与苏州古老的饮食文化密切相关。与平江路相接的还有很多支巷,其中的丁香巷,就是戴望舒《雨巷》中的描述地点。平江路在历史风貌保护、社会结构维护、实施操作模式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证明了历史街区是可以走向永继发展的。
第七天,返程。
除了返程以外,我们还整理了这几天来的照片问卷等资料,分析了问卷,暂时得出了气象科普的现状及其必要性。
http://www.dxsbao.com/xiaonei/675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