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学子三下乡:豫见淮海双堆,传承先辈精神(纪实)
中国青年网淮北7月12日电(通讯员 解夏一)7月11日,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淮海战役双堆集实践团队在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双堆集镇对当地的红色资源进行追寻学习,旨在让我们这些新时代的青年学子,通过实地参观,深入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感受先烈们的英勇无畏和崇高精神。
初见陵园,庄严肃穆
双堆集烈士陵园,这片庄严肃穆的土地,承载着淮海战役中无数英烈的英勇事迹和不朽精神。踏入陵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耸的纪念碑,碑身挺拔,犹如英烈们不屈的脊梁,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庄重威严。纪念碑上镌刻着邓小平同志的亲笔题词:“淮海战役烈士永垂不朽!”这八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让人肃然起敬。纪念碑前,四面红旗迎风招展,台阶下摆放着入党誓词的宣传板,提醒着每一位参观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浮雕见证,人民力量
在陵园门前广场,一座名为“奋勇支前”的浮雕格外引人注目。浮雕上,百姓们推着独轮车,载着装满物资的麻袋,坚定地向前线运输。无数的民工推着小车,挑着担子,为前线的战士们送去粮食和物资。他们冒着枪林弹雨,不畏艰险,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正如陈毅总司令所言:“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这座浮雕不仅是对历史的真实再现,更是对人民群众伟大力量的颂歌。
烈士公墓,英魂长存
沿着宽敞的道路前行,两侧的松柏郁郁葱葱,仿佛是英烈们的英灵在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来到了烈士墓区,一排排整齐的墓碑,安静地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他们的遗体虽未能完整搜集,但他们的精神却永远镌刻在这片土地上。公墓顶上一颗红星闪闪发光,那是烈士们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的象征。公墓两侧,是淮海战役指战员以及党的领导人的题词,每一句话都饱含着对烈士们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
忠魂碑前,铭记英名
继续深入陵园,道路两侧矗立着黑色的大理石忠魂碑。碑面上镌刻着无数英烈们的姓名,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鎏金的“忠魂碑”三个大字在阳光下更显庄重肃穆,仿佛在诉说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这些英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和人民的幸福生活,他们的名字将永远被后人铭记。
纪念馆内,历史重现
穿过松柏环绕的墓碑区,来到了淮海战役双堆集歼灭战纪念馆。纪念馆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和实物展品,详细阐述了这场战役的实况经历。从战役的发起、发展到最终的胜利,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艰辛和牺牲。在纪念馆内,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件件真实的战争遗物、一段段详实的文字记载,使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淮海战役双堆集歼灭战,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略决战。英勇的解放军战士们在艰苦的条件下,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他们舍生忘死、前赴后继,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在展览区中,展示了战士们使用过的简陋武器,破旧的棉衣,还有那一封封饱含深情的家书。这些物品虽然已经陈旧,但却传递着无尽的力量。其中,一封战士写给家人的信让人印象深刻。信中写道:“亲爱的爹娘,儿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为了咱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就算牺牲也在所不惜。请你们不要挂念,等胜利的那一天,我会回来与你们团聚。”然而,这位战士最终却没能实现他的承诺,将生命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上。这样的故事在淮海战役中数不胜数,每一个都让人动容,不禁让人潸然泪下。
纪念馆外,庄严肃穆
走出纪念馆,烈士纪念塔映入眼前。塔身上刻着“淮海战役烈士永垂不朽”的金色大字,熠熠生辉。据工作人员介绍,当地老百姓不定期就会举行了庄严的祭奠仪式,向烈士们敬献花篮,默哀致敬。继续往前走,可以看到多位参战将领的雕塑和纪念碑,从左到右依次是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等。这些雕塑和纪念碑不仅是对将领们的纪念,更是对全体参战将士的敬仰。
红色教育,薪火相传
据工作人员介绍,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淮海战役精神,陵园不断加强管理和建设,开展了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他们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铭记先烈的功绩。陵园多次与各个高校合作,积极推进传承红色精神,让更多的学生们来了解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暂别陵园,余晖万里
离开烈士陵园时,夕阳的余晖洒在大地上,给整个园区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不仅是一座纪念先烈的圣地,更是一座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丰碑。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纪念馆的照片。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邓浩林 摄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纪念馆内的指挥室的照片。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郑奕晨 摄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纪念馆的照片。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解夏一 摄
图为实践队员在淮海战役五前委雕像前的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赵旭 摄
http://www.dxsbao.com/xiaonei/69123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