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过度教育是反人类的行为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胡慎之

  开学了,关于教育这一话题的新闻扑面而来。但是有些教育方式,确实在考验着我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的心理承受能力。

  最引起我关注的,莫过于一条关于孩子网络成瘾的戒断“治疗”这一新闻。有个被很多父母崇尚为“神医”的人,和他的“神秘的地方”,至今让很多孩子谈虎色变。“神医”用一种近乎训练动物的方式“教育”这些网络成瘾的孩子,并承诺达到期许的效果。其中有些孩子不光网瘾戒除,还成为了他们所谓的“精英”。更多的孩子无法跟踪到训练的效果,但如果我们站在心理动力的角度去看,这些孩子的家庭关系已经很糟糕,又经过“神医”们残忍地“治疗”,造成二次创伤,心理状态应该不会好到哪里去。有一些有自我意识的孩子,或者已经在进行创伤的心理治疗了。

  又有“圣贤书”和国学教堂开始进入大众视线,这一次出现的相比前几年的更加夸张和隐秘。孩子们需要单独隔离,大量重复地抄写经文,学生们彼此之间还不能往来。父母们希望培养出“治国平天下”的人才,而送去的孩子恰恰是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不能适应的。更为夸张的一个教育案例是:一个“无所不知”的父亲,把自己的女儿放在家里教育很多年,夸口要教育出一个高材生,而女儿的知识水平甚至没有达到初一学生的水平。媒体曾经把这样的一个父亲歌颂为“特立独行的教育改革者”,一个反对“应试教育的斗士”,一时风头无二。然而这个二十岁的女孩只想逃离那个“疯狂的父亲”,她基本的社会功能缺乏,更像是一个常年坐牢的孩子,跟社会脱节。这位父亲用自以为是的方式教育孩子,却从来没有考虑过孩子的需求。在这样的教育方式养育的孩子心理功能水平不高,无法很好地适应社会,我是不认同这位的父亲做法的。

  网上曾经流传一个帖子,说是北京大学面试一些学霸,最后面试者感慨:现在的学霸“同质化”严重,似乎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孩子。懂事,有原则,道理深入到骨髓里,但总是缺乏个性化和年轻人应该有的激情。面试者感觉很痛心,很失望。

  教育是要面向多元化,但有时多元化的太过疯狂了。

  这样的疯狂,更多的是父母对于孩子教育的疯狂。许多家长在应试教育体系下筋疲力尽,对应试教育怨声载道。但批判的同时,又竭尽所能,成为应试教育的忠诚追随者,充满着无奈。

  孩子降临在什么样的父母身边是自己无法选择的。人类需要父母养育的时间也是最长的,从出生到能够自己觅食和获得生存的能力最起码需要10年的时间,或者更长。那么,在这10年里,保障孩子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以及爱与被爱的需要的提供者,基本上是孩子的父母。这同时给了很多父母一个机会:去塑造一个自己想要的孩子。

  我认识一个孩子,从三岁开始要学习很多的课程主持、唱歌、钢琴、礼仪形体等。因为父母特别是妈妈希望自己的女儿将来是一个公主。之前网络上一张6岁孩子的课程表曾经引起很多争议,而我认识这个孩子所学的课程跟那个6岁孩子的课程表上的是差不多多的。孩子无法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我见到那个孩子一般都是她去上课的路上,小女孩小小的漂亮的脸蛋上有一种傲娇的神情,还有疲惫。

  我想,小女孩一定无法理解妈妈的良苦用心,也无法理解自己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当然,自由对她来说,更是天方夜谭了。而意义和自由,恰恰是人类都渴望找寻的。从小在这样的环境和学习氛围中成长,有可能这个孩子将来成名成家,获得精英社会崇尚的“优秀”,但她如何去找寻本应该属于她的最宝贵的童年?

  或许,其实妈妈是希望女儿去圆她自己的公主梦,又或者妈妈在女儿身上投注的是自己的所有的荣耀,梦想和全部的价值。

  许多父母夸奖自己的孩子就是“乖”和“听话”。这当然值得夸奖,因为乖和听话,也就意味着可以让孩子去执行父母的各种命令。而监狱里对待犯人的管教,也是希望他们“不要惹事”,“无条件服从”。因为只有这样,管教的责任和价值才能获得肯定和认同,当然,更多的是可以省掉很多麻烦。

  那么父母呢?在要求孩子乖和听话的时候,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又想从乖和听话的孩子身上得到怎么样的价值体验?

  看看那些用电击方式对待的孩子们,最后父母达到了自己的愿望“我的孩子出来乖多了,也懂事多了”。而那位帮助父母达成心愿的“杨医生”,回家路上,甚至都要有人保护他,据说很多年没有踏出过他工作的院子,为什么?一个封闭的环境中,被很多父母尊为神人,救命恩人,甚至像个指点江山掌握生杀大权的皇帝一般。但是他很清楚,这样对待人,一定有人很愤怒,甚至会对他不利。他也没有了自由。

  父母需要对孩子有多大的“恨意”,才能让孩子在接受“电击”的时候,还满口叫好啊!

  有父母为了孩子的学位,举全家之力买房子,甚至把自己的生活质量降低许多也在所不惜。也有为了孩子的学业放弃自己的事业,专心陪孩子读书的。这些都是“牺牲自己,满足他人”的伟大壮举,但总让我感觉无法认同。一个被如此对待的孩子,他们的压力到底有多大?人性是投入越多,期望的产出越大。我一个来访者,父母亲对她投注了很多希望,给她创造最好的学习氛围,希望她考上名牌大学。可惜,这样的压力太大了,她无力应对。在高考失利时,她想到用结束生命去停止内心的愧疚和罪恶感。

  到底是应试教育造就了这样的父母还是这样的父母造就了现在的教育现状?这是蛋生鸡,鸡生蛋的关系。

  父母如此对待孩子,到底为什么?

  首先,精英社会的价值观是:胜者为王,优秀为尊,成功是唯一目标。我们不需要去思考体会生命的质量,但一定会去看生命中占有资源的数量。就好比一个人觉得只要有钱,就可以解决一切,总想像着有钱一定会幸福。父母希望孩子成为精英不仅是为了孩子,也有一种变相的“养儿防老”的观念在心中,让孩子荣耀父母的人生,完成父母生命中的失落。要想成为精英,必然要给予孩子更多的教育资源,就像一个运动员要出成就,那就要加大训练量。

  有些父母很焦虑,生怕好的资源被他人抢去,父母也要在竞争中确定自己的价值感和获得存在感,在“别人家的孩子”面前,我家的孩子也不能差。如果竞争中感觉自己“失败”,即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那么,这种竞争带给父母的创伤体验,会让他们感觉到沮丧。

  在群体裹挟中,有些父母很难独立思考或者坚持自己,因为他们害怕被边缘化危及到他们的存在感。大势所趋下,父母们无法选择,也无力选择。个体服从群体的民族特质就是:一方面愤愤然,一方面战战兢兢接受。

  没有自我的父母,特别害怕失去对孩子的控制。孩子成为独特的人,对于这样的父母来说,那就是失控的。一方面希望孩子成龙成凤,但孩子个体的特质呈现出来的时候,又是不允许的。就好比“叶公好龙”,除了学业以外的能力,那都是“没用的”。如果比尔盖茨生活在中国的一些家庭中,估计会被父母打死或者骂死,甚至会被送去“电击治疗”的。

  许多父母的目的就是要教育出一个“学习优秀”的孩子,似乎这样一来,一切问题能可以解决了。所以他们经常对孩子说:你只要学习好,家里什么都不用管。其他的都没有什么意义,考一个好的大学才是你存在的意义。

  学习优秀,是可以量化的,也是可以出去秀的。到现在,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孩子的父母,都是会被羡慕的。被人羡慕,那就是优越的存在。

  对于孩子的教育,每个父母也都有自己的故事,故事里也会充满着无奈和心酸,孩子们同样有体会。

  父母们,因为对社会和未来的焦虑,或者是内心的期望和“未满足的愿望”,给对孩子的教育套上了一个枷锁。或者,只给老师和孩子提供了一个选择:在过度教育下,成为父母要的孩子。学校和老师,可能只是我们的“帮凶”。

  我儿子初中上的是个重点中学,他们有一个班级群,群名不是“x学校x班”,而是“x监狱x班”,在群里吐槽老师和家长们,是他们经常的聊天主题。因为我与孩子的关系相对来说还算和谐,所以,孩子也不避讳我,会和我谈论这些事情。他们学校就是靠题海战术出成绩,从每天早上7点到晚上9点半都是做题,有时候甚至要做各种卷子高达20多张。唯一的目标就是中考考出好成绩。孩子的老师们,特别是班主任,一般是早上六点半到学校,晚上10点离开。老师的好坏绩效,就是靠班级成绩说话。

  古语: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现在的老师,似乎只需要授业。谈心,也是为了出成绩,以至于现在的孩子很少在课余讨论自己的理想,将来希望做什么,孩子用这种避免谈论前途的方式来抵消这样的教育带给他们的压力。

  老师和学生,他们的生活就是围绕着好成绩。因为,一个好的大学,似乎是很多孩子唯一的出路。起码,很多家长是如此认为的。在对未来充满焦虑的年代里,一个好大学,是一个家庭的未来。

  暑假里,我儿子想邀请一个要好的学霸同学一起聚会,那位重点中学第一名的学霸告诉他,一个暑假有30天要去补习。

  许多父母,在开家长会得时候,还会叮嘱老师:严厉一点好,只要成绩好,打骂都可以。我见过一个“谢师宴”,孩子考上了理想的学校,父母们高兴,对老师感恩戴德。面对坐在上宾位的老师,三个孩子则在下面诅咒。这样拧巴的师生关系谁造就的?父母?孩子?体制?社会?好像都有。

  我们这个年代,进步了很多。但有些东西,是在退步的,比如人类生存的环境。人类渴望的是自由平等相互尊重的社会环境,但又把自己圈进了动物界的生存法则,那就是丛林法则—优胜略汰,胜者为王。从教育资源,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方式方法来看,现在的教育是疯狂的,是过度的。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意识到这些。

  我对自己的孩子说过这样的话:老爸觉得自己还不错,不需要你来荣耀我,我希望你能成为你自己。说这样的话,似乎我对孩子的学习就没太多的焦虑了。

  我孩子对于学习成绩压力不大,他也没有在学习之余再被强行补课。但是,他一直在为自己理想的大学努力,因为他很小就知道,那是他自己的事,他需要为自己负责。

http://www.dxsbao.com/art/1223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陈文甫受邀为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教师开展师范专业指导建设研讨会

为进一步提升文法学院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推动学院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专业、技能实践等方面需求,优化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文法学院特邀请河南师…… 余舒含 户煜阳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举办第二届“传媒文化节”主题演讲比赛决赛

为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创新思维,使同学们更深入了解传媒行业的职业路径,文法学院于11月21日晚上在南校区学院楼报告厅举办第二届“传媒文化节”主题演讲比赛决赛。活动开场,主持人详…… 沈冬玲 户煜阳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举办“星空讲堂”活动

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之美,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11月22日,文法学院在学院楼报告厅举办“星空讲堂”活…… 刘雨欣 苏一飞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共筑思想根基,践行教育使命——文法学院教工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深入学习

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文法学院教工党支部建设,提高党员的政治素养,11月8日,文法学院教工党支部在学院楼书法教室B319召开党员大会…… 李心扬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凝聚党建新力量,民主评议促提升——文法学院教工党支部召开发展对象民主

为规范党员发展流程,提高党员发展质量,10月24日上午,文法学院教工党支部在学院楼B319书法实验室召开第31期拟发展对象民主评议大会,会议由教工党支部书记罗艳娟主持,教工党支部党员代表…… 孙京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学子在河南第二十二届高校师范类专业毕业生教学技

近日,河南省第二十二届高校师范类专业毕业生教学技能比赛圆满落下帷幕,文法学院多名参赛同学在赵智慧、王雪两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脱颖而出,斩获了多项荣誉,为学院争得了荣光。河南省…… 余舒含 户煜阳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感恩资助,助学筑梦——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资助育人手抄报评比活动圆满

为推动资助育人工作走深走实,加强对受助学生知恩、感恩的人文教育和引导,营造励志、感恩的校园氛围。文法学院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感恩资助,助学筑梦”为主题的手抄报作品征集和展览…… 沈冬玲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第十二周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辅导员走访学生宿舍

为了解学生们的宿舍生活情况,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第十二周文法学院全体辅导员走访学生宿舍,关怀学生生活。走访期间,辅导员着重查看…… 冯盈盈 户煜阳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办“心与心的交流,爱与爱的交换”信件交换活

为了促进同学们之间的心灵沟通,帮助同学们讲出自己的快乐和忧愁,更乐观地面对大学生活,11月25日-11月26日,教育科学学院于心…

学院第十四期“先锋团校”文法系分校开展第二次技能培训课程

(通讯员康世强刘婉婷冯思怡)11月26日晚,我院第十四期“先锋团校”文法系分校在树达楼511教室开展以“青衿之志,履践致远”…

见贤思齐行,凝力启新程

11月15日,福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22级财政1班团支部联合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法学2班团支部联合举办了以“拨雪寻春习榜样,烧灯…

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开展“守护盲道”活动

11月23日下午,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明眸起航”小队在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周围街道开展“守护盲道”活动,旨在提高公众…

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开展“传声悦行”主题志愿活动

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开展“传声悦行”主题志愿活动为提升大众对听障儿童的了解程度和关爱意识,激发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

最新发布

贾樟柯谈电影艺术:这个行业急需年轻人加入
  8月27日,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举行2016届毕业典礼,这是该学院的第二届毕业生,也是导演贾樟柯担任院长以来的第一批毕业生。  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作为上海市政府重点支持的、支撑上海电影产业振兴和产业结构 …
威尼斯电影节开幕 中国四部电影获市场放映机会
  上海国际电影节推出“国际直通车”项目 首批推荐8部影片参加国外知名电影节《唐人街探案》获“威尼斯日”特别推荐《我心雀跃》获得市场放映机会《冰河追凶》获得市场放映机会《上海王》将在多伦多电影节现场 …
普利策诗歌奖得主奥兹:我不是女性诗人 诗人就是诗人
  2016年8月18日,上海群众艺术馆,诗人萨朗·奥兹在现场进行诗歌朗诵。 早报见习记者 韦毅 图  2012年,70岁的莎朗·奥兹凭借诗集《雄鹿之跃》获得了当年的T·S·艾略特奖,次年又获得普利策诗歌奖,这使 …
史前岩画对现代艺术有影响力吗?
  不久前,德国柏林的马丁-格罗皮乌斯博物馆(the Martin-Gropius-Bau)举办了名为“史前时代的艺术”大展,呈现德国人类学、史学研究机构弗罗贝尼乌斯学院(Frobenius Institute)收藏的约100件岩画艺术复 …
党报评演员片酬动辄千万:真正会演戏的好演员太少
  人民日报9月1日消息,过去,说起影视节目开发制作过程中的困难,大家都说好编剧、好导演不容易找,而如今,最让人头大的难题却变成了找演员。  演员之所以难找,是因为价格太高。我有位朋友最近正在筹拍一 …
杭州G20峰会期间将举行文艺演出 张艺谋任总导演
  央视新闻最新消息,杭州G20峰会期间,中方作为主席国,将为与会来宾举办一台国际一流水准的文艺演出,张艺谋担任总导演。创排历经了一年的时间,将在原有《印象西湖》的基础上,打造一台全新的大型水上情景表 …
杨振宁将"家藏"变成"国宝" 捐出6件顶级文物
  北京晨报讯(记者 张硕)近日,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一场特别的捐赠仪式。杨振宁夫妇和朱奕龙各自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了3件熊秉明雕塑作品、3幅于右任的书法代表作,慷慨地将“家藏”变成了“国宝”。中国美术馆馆长 …
哈尔滨严处7处不可移动文物遭破坏事件 损毁严重
  本报哈尔滨8月31日电(记者朱伟华、张士英)30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纪委召开常委会议,对该市双城区“刘亚楼旧居”等7处不可移动文物遭到严重破坏事件的11名相关责任人进行了追责。6月25日凌晨,位于黑龙江省哈 …
抑制“天价片酬”应先调控畸形市场
  如果这次所谓的“限薪令”意见甚至法律能顺利出台,我们还是应该看到它的积极影响。其实从“限娱令”开始,广电总局就已经看到了我国广电行业内部,不管是综艺节目制作还是影视剧行业制作的一个显著问题,那 …
李银河:王小波的文字有一种经典的美
受访者:李银河  提问者:刘雅麒  时间:2016年8月16日  受访者简介:  李银河(1952- ),女,北京人,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代表作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