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炊烟会再起,再无庄奴词

来源:新京报

庄奴一生创作出的词作有3000多首,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他的歌传唱。图/视觉中国
庄奴一生创作出的词作有3000多首,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他的歌传唱。图/视觉中国

  昨日凌晨6时11分,华语乐坛著名词作家庄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世长辞,享年95岁。新京报记者昨日致电医院方,医护室负责人称,庄老于半个月前住入该院,10日凌晨于重症监护室去世,具体病因暂时未能公开。据院方透露,庄奴之子黄浩然将于10月15日为父举行告别会,出殡时间也定于当日。庄奴与乔羽、黄霑并称华语“词坛三杰”,他曾当过记者、编辑,演过话剧,但最以音乐词作彰显盛名。庄奴一生创作出的词作品超过3000首,其中邓丽君的《小城故事》《甜蜜蜜》《又见炊烟》等歌曲广受大众传唱。

  学生时代

  为了一袋面,考入新闻学院

  庄奴原名王景羲,1921年出生于北京地区。庄奴小学就读于涿县县立小学,后来迁居北京(当时名为北平)灯市口一带,中学升入私立育英中学。这所中学在当时是一所名气很高的学校,也是社会中公认的“贵族”学校。中学时的庄奴,就已经开始对文学产生了兴趣。中学毕业后,庄奴考取了北平的中华新闻学院,“考新闻学院是因为每人可以发一袋面,然后可以用这袋面养家糊口。因为那阵北平都是日本人占据,家父是冯玉祥的部下,姐妹都要上学,一直很苦。考大学时北大什么的都考取过,最后我选择了新闻学院。”

  投身抗战

  改名“黄河”,感怀“庄奴”

  当时正值国难当头,热血青年纷纷投笔从戎。庄奴也一样,他瞒着父母,与同学们一起报考了飞行学校,决定投身抗战。后来在接受采访时,庄奴曾说,他与母亲最后一别,双方都没有说什么,“我悄悄地离开家,偷偷到后方参加抗日,跟父亲母亲一告别的话,那他们就不让我去了。”

  在抗战期间南渡黄河时,庄奴被黄河一泻千里的气势所震撼,又感念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毅然将名字改成“黄河”,后来其子也随此姓,起名为黄浩然。某日,他又感怀于宋朝诗人晁补之《视田五首赠八弟无斁》有“庄奴不入租,报我田久荒”,从此便以“庄奴”作为笔名。他曾说:“庄奴用锄头耕种,我用笔写词,都是为他人作嫁衣。”

  台湾时光

  偶然入行,终身写作

  1949年,庄奴跟随部队去了台湾,这与故乡一别就是几十年。他曾说,人生如梦,抗日救国梦没能实现,却与亲人海峡相隔。不过也许正因为太多情愫需要表达,才为他日后能够写出颇具感染力的词作奠定了基础。到台湾后,庄奴曾先后在报社做过记者和编辑、还参演过话剧。《绿岛小夜曲》的曲作者周蓝萍非常欣赏庄奴的才气,并鼓励他从事歌词创作,从此庄奴笔耕不辍五十余载。“我天生就是个写歌的,偶然入行,终身如此”,后来他自己也这样评价。

  两次婚姻

  为妻子变卖房产、创作歌曲

  庄奴有过两次婚姻,原配夫人名叫陈孟华,曾做过播音员。结婚几年后,妻子不幸患上了尿毒症。为了给妻子治病,庄奴卖掉房子倾尽了所有。妻子的病逝一度对庄奴打击很大,甚至有轻生的念头。后来在朋友的开导下,庄奴慢慢从悲伤中走了出来。庄奴第二任夫人名叫邹麟,重庆人,小他23岁,俩人经人介绍初识于1990年,1992年结婚。婚后两年,庄奴便中风,右腿、右手几乎不能行动,邹麟悉心照顾,不离不弃。为表达爱意,庄老特别创作了《手杖》献给夫人。

  晚年时光

  偶尔打麻将,一直保持创作

  庄奴被称为“与时间赛跑的老人”,晚年长居重庆,并经常在当地某护养中心接受康复治疗。据悉,当时的庄奴仍会在闲暇时写一些短诗和小品文,并且为了表达对工作人员的感谢,还特地写了一首短诗《青草地》赠给护养中心。此外,庄奴还喜欢与护养中心的老人打麻将。“他们经常会‘三缺一’,没办法只能我顶上。93岁的老头子耍大牌会没朋友的。”庄奴曾在接受采访时说道。2012年,庄奴被授予“重庆荣誉市民”称号。

  与邓丽君的缘分

  “我沾了邓丽君小姐的光”

  乐坛里有一句话,叫做“没有庄奴就没有邓丽君”。邓丽君演唱过的几乎80%的歌曲,如《甜蜜蜜》《小城故事》《垄上行》《又见炊烟》等经典作品,均出自庄奴笔下。

  虽然二人成就了彼此,但可惜的是,庄奴与邓丽君只通过书信来往,几乎未见过面。

  在后来的访谈节目里,庄奴谈到,年少的邓丽君在参加某个比赛时,他曾担任评审,但在诸多七八岁的小孩子里,庄奴当时并没记住谁是邓丽君。后来,当邓丽君经常给电影、电视剧唱歌,慢慢走红之后,就开始有人找到庄奴为邓丽君写词,二人的缘分便由此真正开始。

  《甜蜜蜜》是庄奴和邓丽君都颇为喜爱的一首歌,也正是从这首歌开始,邓丽君的大幅海报频频在各处出现,流行音乐也从此在中国内地普及开来。庄奴曾说,这首歌背后的创作故事也颇有戏剧性:“有一位男士拿着歌谱来找我,他说让我在这个民谣歌谱里填词,我首先就问他,由哪位歌手演唱啊?他说邓丽君。我一想邓丽君小姐身高大概一米六五,圆圆的脸庞,常常笑得很甜,歌声很甜,台风也很甜。我一看歌谱,正好‘咪嗦啦咪’,OK,有了‘甜蜜蜜’这三个字,歌儿也不到五分钟就写完了。”

  在众多弟子中,庄奴对邓丽君的评价最高:“承蒙她,尊称我做老师。到今天我还这样讲,我沾了邓丽君小姐的光,因为她诠释歌曲的艺术、音色、台风,把我好多好多歌都唱红了。她能够把我们做的词和曲表达得淋漓尽致,因此我对她,非常感激。”

  追忆

  庄老常说“我活着就是为了写歌”

  10日下午,马丽得知师父庄奴病危的消息,当时她正练习新歌《庄奴映像》。在电话旁守了一夜,马丽还是等来了师父庄奴去世的消息。师母声音轻浅,“让师兄妹们准备一下吧。”

  马丽以演唱邓丽君歌曲出道出名,也是因为演唱邓丽君歌曲与庄奴结缘,被其收入门下。“2010年的一次演唱会上,未曾谋面的庄老在后台叫出了我的名字,因一句玩笑话我们成了师徒关系。”马丽回忆,师父庄奴晚年在内地收的徒弟不多,但对每个人都倾力教导。入门后,马丽得到来自庄奴的第一首作品《我的芳名叫马丽》,专为她写就。后来庄奴填词的《同一个太阳同一个月亮》成了马丽的成名曲。只要师父在的场合,马丽都会唱起。

  每年马丽都要赴重庆看望师父几次,“一个多月前,我跟师兄一起去师父的住处,给他开了一场小型演唱会,唱了他喜欢听的《甜蜜蜜》。”马丽记得,师父还嘱咐她,生活中要爱护自己,演出时要懂得谦卑。“人品即作品”,这是马丽入门后最常听到的一句教诲,也是庄奴一生秉持的原则。

  同样因为演唱会与庄奴结识的,还有湖北名歌名曲电台主持人雪儿。2012年3月,雪儿在一次演唱会上采访到了自己仰慕已久的庄奴。雪儿记得庄奴的第一句问候“雪儿老师你好”。在后来的交谈中,庄奴也常用“雪儿老师”来称呼。在后来的一次采访前,雪儿特地去当地寺庙为庄奴“请”了一根木质拐杖。为答谢,庄奴花了一晚时间为雪儿的节目创作一首歌词,十一行词,用铅笔写在白纸上,还签下自己的名字。

  雪儿把作品夹在书柜里,几年间曾物色过歌手作曲人,但总不舍得把它分享出去。最让雪儿动容的,除了庄奴对音乐的理解,还有他对人生的体悟。在雪儿的采访笔记里,庄奴谈及人生时说,“人应生如夏花,死如秋叶。”

  在弟子们眼中,庄奴虽享有盛名但生活朴素。“庄奴定居重庆数年,没买下一套房产,靠稿费为生。”在马丽的印象里,师父常穿那几套衣服,平时出行都是靠一副轮椅。

  庄奴热爱创作。“我活着就是为了写歌。”马丽称,这是庄奴常对师兄妹们说起的话,直到住进医院前,庄奴还完成了一首作品。

  采写/新京报记者 杨畅 李明

http://www.dxsbao.com/art/1348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7月23日队长团邓颖欣心得

7月23日心得“一寸光阴一寸金/老师说过寸金难买寸光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迷迷糊糊的童年”这是《童年》里的一段歌词,也是后天我们文艺汇演的一个表演节目。我觉得很荣幸,能够出现在…… 默默 岭南师范学院飞粤实践队查看全文 >>

7月23日后勤组陈嘉雯心得

三下乡心得7月23日早上,为了让孩子们更清楚的了解五星红旗的情况,飞粤社会实践队在7月23日开展了“五星红旗的美术课”,结合孩子们的兴趣,通过画国旗来加深他们对国旗的了解,并加强培…… 默默 岭南师范学院飞粤实践队查看全文 >>

7月23日新宣组阮驭锦心得(1).doc

时间如流水,转眼间,三下乡已经到了倒数第二天,今天更是已经上完课最后一堂课。他们依然如此调皮捣蛋,但是这就是孩子的天性,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守护他们,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路走…… 默默 岭南师范学院飞粤实践队查看全文 >>

7月23日支教组郑剑鑫心得

心得体会7月23日星期二,今日是飞粤实践队第九日三下乡,深入乡村支教,体会基层社会。今日是最后一日开课,孩子的热情依然宛如骄阳。去乡村支教,一直都是我渴望体验的事情。环境的艰辛…… 默默 岭南师范学院飞粤实践队查看全文 >>

7月23日队长团崔子怡心得

7月23日,副队长崔子怡又是打杂的一天,上午和美术傅老师一起给孩子们画了一些小人物,然后把孩子们的画剪下来,贴在了好看的只纸盘子上,还给他们写了寄语,因为怕孩子们开了学,收不回…… 默默 岭南师范学院飞粤实践队查看全文 >>

7月23日支教组李秋漫心得

短短支教生活将要结束,今天已是7月23号,是我们支教组结课的一天。明天就是我们期待已久的趣味运动。今天是最特殊的日子,小朋友们今天也格外的认真。他们可能知道这是我们最后一天给他…… 默默 岭南师范学院飞粤实践队查看全文 >>

7月23日支教组何丽曼心得

匆匆忙忙,到了支教的第九天了。我依然清晰的记得大巴车第一次开进芷寮村时,被这条村的富有震撼到;清晰的记得第一次看到芷寮小学,那时的我,惊叹于它的设备齐全,简直比我家乡镇上的…… 默默 岭南师范学院飞粤实践队查看全文 >>

7月23日新宣组钟琪琪心得

时间飞快流逝,转眼间,我们“飞粤”实践队来芷寮小学的三下乡暑期支教活动已经过去了九天。今天,是我们给这里的学生上的最后一天课。明天是趣味运动会和文艺汇演彩排,后天文艺汇演结…… 默默 岭南师范学院飞粤实践队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舞动东方芭蕾,青春续写灯韵——安财学子解码花鼓灯非遗传承密码

花鼓灯作为淮河流域孕育的传统民间舞蹈,因兼具灵动舞姿与深厚底蕴,素有“东方芭蕾”之誉。这一艺术形式历经百年传承,始终…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最新发布

印度小说家讲述鸦片战争中的印度:曾被中国忽略
  老广州十三行。在高希笔下,19世纪的广州是一个云集了世界商人,却没有殖民者干扰的国际大都市,自由开放。但鸦片战争后,广州被西方列强主导,这种大都市主义不复存在。(南方周末资料图 图)  印度是鸦片 …
博物馆成了政治正确的牺牲品?
瑞典斯德哥尔摩东亚博物馆  瑞典东亚博物馆(即远东古物博物馆)是北欧乃至欧洲汉学研究的中心,和中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联系。它的历任馆长包括考古学家安特生和汉学家高本汉等。然而,东亚博物馆 …
老舍小说《二马》首次改编成话剧 回避东西方文化碰撞
《二马》书封由陈道明主演的电视剧《二马》也是经典。  老舍的小说《二马》讲述了1926年一对中国父子在英国伦敦的遭遇和经历。今年,它将首次被搬上话剧舞台,于11月16-17日在首都剧场首演,12月3日-4日亮相上 …
华语流行音乐一个时代已故去
  庄奴老先生故去,也是华语流行音乐一个时代的故去。庄奴的歌词即使已经归于历史和经典,但其中的创作精髓,以及通过歌词传递的浅显却有美感的东方意境,却还是值得这个时代去传承,而不仅仅是为了忘却的纪念 …
韩春雨事件不能没有说法
  河北科大唯有依照学术管理规则尽快启动学术调查,方能平息争议。  韩春雨被指造假事件继续发酵,10月10日晚,12名学者决定实名公开他们“重复”韩春雨实验方法的结果:“阴性的”、“不工作”等,实名对韩 …
华语词坛泰斗庄奴去世 与黄霑和乔羽并称“词坛三杰”
老年护养中心里庄奴与夫人的房间  创作过《小城故事》、《甜蜜蜜》、《又见炊烟》、《绿岛小夜曲》、《冬天里的一把火》等众多华语经典流行金曲、与黄霑和乔羽并称“词坛三杰”的泰斗级人物庄奴,昨天6时11分逝 …
卓新平:文明冲突的地方也是文明对话最可能展开的地方
  宗教信仰是人的一种心灵追求,但它又不仅仅是信仰。宗教有社团,就有现实社会政治存在,由于其中各自的政治经济利益诉求,不同民族宗教往往因此深陷矛盾冲突之中。世界宗教与国际政治如何互相牵涉?各大宗教 …
作为一个“老IP”《星际迷航》为何数十年经久不衰?
  9月,一部曾经风行一时的好莱坞大片《星际迷航》系列的续集《星际迷航:超越星辰》在中国上映,成为当月的票房冠军。从2009年该系列在内地上映的首部影片的85万票房到如今的4亿票房,《星际迷航》系列可谓是 …
少儿版《白蛇传》刷屏 我们该为祖国的花朵忧心忡忡吗?
  少儿版《白蛇传》在朋友圈刷屏了,主要是两股对立的声音。喜欢的人说孩子们萌出血,讨厌的人说看到8岁小孩演一个爱情神话是在毁灭儿童的纯真,满足成人极为变态的猎奇心理。  反对的一方如果看到尼尔·波兹 …
2016年我从中国前往印度,开始了在印度创企的实习生活
【猎云网(微信号:ilieyun)】10月12日报道 (编译:何弃疗)2016年6月3日,我惊觉周围的小伙伴都操着一口咖喱味的英语,这对于一个非英语母语的人来说很难听懂他们说的是啥。是的,我去到了印度的硅谷——班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