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老舍小说《二马》首次改编成话剧 回避东西方文化碰撞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傅适野

《二马》书封
《二马》书封
由陈道明主演的电视剧《二马》也是经典。
由陈道明主演的电视剧《二马》也是经典。

  老舍的小说《二马》讲述了1926年一对中国父子在英国伦敦的遭遇和经历。今年,它将首次被搬上话剧舞台,于11月16-17日在首都剧场首演,12月3日-4日亮相上海东方艺术中心。

  10月9日下午,小说原作者老舍先生的女儿、《二马》文学顾问舒济,剧本策划关纪新,该剧导演、编剧兼主演方旭偕全体主创和演员在北京正乙祠戏楼亮相,讲述将这部融合了英式幽默和老北京韵味的小说搬上话剧舞台的因缘故事。

  小说《二马》

  用幽默笔墨写人间百态

  《二马》写于1929年的英国,是老舍回国之前的最后一部小说,也是他早期小说的扛鼎之作。它与《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一起,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创者之一的地位。

  在谈到《二马》的写作动机时,老舍曾说:“不是由于某人某事的值得一写,而是在比较中国人与英国人的不同处,所以一切人差不多都代表着些什么;我不能完全忽略了他们的个性,可是我更注意他们所代表的民族性。”

  这部小说以从中国前往英国伦敦的老马和小马为主要人物,讲述了二马与温都太太和小姐的爱情以及华人在伦敦的境遇。老舍用充满幽默的笔墨描绘了老马和小马这两个标题人物。

  老马虽然上过洋学堂,还入了洋教,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官迷”。大哥客死后,老马和儿子小马前往伦敦接手马家古玩店。“官迷”老马不情不愿地变成了小商人。

  与父亲相比,小马更愿意融入新环境。年轻人的世界无非事业和爱情,小马执拗地努力着,却似乎都不顺遂。他们寄居在英国女人温都太太的家里。

  异国生活中,二马父子与伦敦的房东温都母女产生了生活的冲击和情感的关联。房客与房东,中国人与英国人,父与子,母与女,鳏夫与寡妇,小伙与姑娘,老房着火的黄昏恋与失魂落魄的单相思……老舍在小说中设置了一组组镜像般的意象,折射着人世间百态。

  老舍对于国家和民族的

  希望,都在这部小说里

  在发布会现场,老舍的女儿舒济表示,方旭用一个人演出了老舍的《我这一辈子》,用两个人演了一出老舍的《离婚》,用三个人演了老舍的《猫城记》,都赢得了很好的口碑。

  舒济认为是因为他对老舍先生的作品极度喜爱,体会深,才能把这三个话剧演得出神入化,维持了、体现了老舍先生的原味儿。因此她对于这部全新的《二马》十分期待。

  方旭则谈到和老舍的缘分。方旭说,他出生在老舍去世的那一年。他从小在四合院里长大,因此老舍的作品让他觉得很熟悉,“说到底是对老北京味道的一种迷恋。今天大家说的怀旧,其实代表了对从小生活的那个环境的一种迷恋,包括吃的、喝的和听的”。

  谈到老舍先生的作品时,方旭表示,老舍一直试图通过作品来教育国民,“老舍家庭比较贫寒,读的是师范学校,所以他一辈子干的是老师。他所有文学创作的背后都是希望通过教育来改变这个民族和国家。包括《二马》,其实也是在探讨民族性的问题。从他的作品里可以看到他对这个民族的生命和个体是有爱的,他希望这些个体能够摆脱贫困。老舍先生想通过最温和的方式——不希望是战争、也不希望是革命,而是通过教育。这个想法在他28岁时创作的这部作品中已有体现,并且贯穿始终。”

  舞美造型偏写意

  尝试“全男班”

  在整体呈现上,方旭从原作中的幽默出发,以游戏的态度进行二度创作。他以英文报纸为贯穿全剧的元素, 二维漫画与表演的结合,让所有的故事发生在一张英文报纸里。

  同时方旭表示,道具、舞美和造型都契合全剧的风格,整体上偏写意而非写实,除了帽子、雨伞等必要的道具外,全剧并没有太多实物道具。

  在引人关注的温都母女的选择上,方旭出人意料地选择了两名男演员反串出演。其中被媒体誉为“姿才冠世最美男旦”的青年乾旦演员刘欣然,将出演温都太太,与方旭本人饰演的老马上演对手戏。

  除了剧中的九个具名人物,五个“全男班”演员将轮流扮演甲乙丙丁戊几个串场角色。演员的选择,让这部戏成为一部十足的男人戏,而这也是这部话剧的一大看点。

  方旭表示,启用“全男班”是希望多一些尝试,从戏剧创作的角度来说,这绝不是恶搞,而是十分严肃的探索。“全男班”既给演员带来了新鲜感,也能让观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二马》邀请到当今极具人气的独立服装设计师苏广宇担任服装设计,为该剧打造兼具英伦风情与“京味儿”的服装。

  与此同时,老浓、秦奇、杰力三位乐手也将助阵演出,为这部话剧带来别具一格的现场配乐。

  地域而非民族的隔阂

  构成了《二马》的当下性

  被问及为何《二马》之前一直没有被搬上舞台时,方旭表示老舍笔下出人物胜于出故事。读老舍的作品,会觉得他笔下的人物在眼前晃来晃去,但是故事性却没那么强。在多次的改编中方旭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这可能是老舍的作品较少被搬上舞台的原因之一。

  因此从《我这一辈子》开始,方旭就一直在探索一种和人物的思想、精神内涵比较契合的形式,把老舍的作品搬上舞台。

  另外,在将《二马》搬上戏剧舞台的时候,方旭首先想到的是这部创作于近百年前的作品的当下性与普适意义。在方旭看来,当下性并非民族性上的差异,即老舍创作时中国和遥远的异域英国之间的差异。全球化时代,这种民族上的差异和陌生感已慢慢消弭,这给剧组提出了一个挑战:一部近一百年前的小说,如何在舞台上呈现英国,当下性将如何体现?

  方旭给出的答案是,现在的中国人对西方已经不那么陌生,但不变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当时老舍写到的英国人对中国人的歧视,往大说是种族歧视,往小说是地域歧视,这在当下的中国社会仍然存在。

  “人和人之间的隔膜和歧视产生于相互的不了解,这点是共通的、不变的。所以我们没有选择东西方文化的碰撞点,而是选择了一个人与人之间隔膜的碰撞点,这个更有共性,也更能引起共鸣。”方旭说道。

http://www.dxsbao.com/art/1348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消防安全零距离,筑牢校园“防火墙” ——“蒲公英”社会实践队开展消防安

为普及防火灭火知识,提高消防技能和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突发事件来临时,应急工作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害,保证学生的安全。7月12日上午九点…… 梁明曦 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资助政策下乡行,深入基层知民情 ——蒲公英社会实践队三下乡调研活动

党的二十大提出“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为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加大国家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岭南师范学院蒲公英社会实践队暑期赴茂名市电白区七迳镇米粮村于7月8日正式开始实地调…… 黎子琳 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科普探新路,知识进一步 ——“蒲公英”社会实践队开展科普教育活动

为了加强对青少年的科普知识教育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及辖区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引领走近科学,开阔青少年眼界,激发辖区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及对生活的热爱,2023年7月7日下午,岭南师…… 苏诗婷 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蒲公英”的约定,童心向未来——岭南师范学院“蒲公英”社会实践队开展

2023年7月12日下午,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蒲公英”社会实践队“蒲公英的约定,童心向未来”文艺汇演在茂名市电白区七迳镇米粮小学圆满落幕。米粮小学附属幼儿园的老师们出席本次活动…… 梁晓虹 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保持学习之心

听课,是教师的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听课过程,是教师在互动中获取经验、自我提高的过程,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性的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 胡非怡 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关注学生安全,事关你我

不管是校内还是校外,学生的安全都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小学生,小学生缺乏自我防范意识,自我保护能力也不强,因此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现在正值盛夏,水上活动逐渐增多,溺水事故时有…… 梁晓虹 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在实践中进步,记第一次给学生授课

今天是我在本次三下乡活动中第一次授课,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面对小朋友们进行授课。不同于以往小组作业的授课,小朋友们真的活泼好动,这是大学生身上所不具有的。尽管自己已经在上课之…… 梁晓虹 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趣享运动,携手成长 ——岭南师范学院“蒲公英”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举办“运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落实“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相关规定。2023年7月9日下午3点,岭南师范学院“蒲公英”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在茂名市电白…… 何晓杰 梁明曦 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湖南科技大学举行“夜雨樱曲·樱花音乐节” 引领春日青春热潮

3月29日晚,湖南科技大学田径场灯光璀璨、人潮涌动,由校团委主办、学生会承办的“夜雨樱曲·樱花音乐节”如期举办,吸引了大…

4.18公共管理学院团委青工部开展“童心依旧”活动

(通讯员:刘羿男王君青)4月18日下午,我校公共管理学院的志愿者们走进了怡智家园,陪伴心智障儿童度过了一段充满欢笑与温暖…

经管院团委竞赛指导部举办“挑战杯”宣传动员大会

为提高学生的比赛参与度,激发学生创造灵感,2024年12月7日,经济管理学院团委竞赛指导部在博学楼b502举办了“挑战杯”宣传动员…

经管院成功举办2025年“挑战杯”专题讲座

为进一步激发我院学生对“挑战杯”竞赛的参与热情与创新活力,2024年12月7日,经济管理学院团委竞赛指导部特邀学院教授刘波老…

青春政好,与社同行:志愿服务暖人心

近日,“青春政好,与社同行”主题志愿活动在岳龙社区顺利开展。五名公共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走进社区,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与…

最新发布

谈论《爵迹》是件高危的事情?
  鹦鹉史航,顶尖编剧,《小时代》的超级黑,摇身变成《爵迹》的辩护律师不惜开罪一干导演铁哥儿们。  为啥?都是玫瑰惹的祸!  光头夏辰,南方周末副总编,疯狂抨击郭敬明,历数《爵迹》七宗罪。  凭啥 …
印度小说家讲述鸦片战争中的印度:曾被中国忽略
  老广州十三行。在高希笔下,19世纪的广州是一个云集了世界商人,却没有殖民者干扰的国际大都市,自由开放。但鸦片战争后,广州被西方列强主导,这种大都市主义不复存在。(南方周末资料图 图)  印度是鸦片 …
博物馆成了政治正确的牺牲品?
瑞典斯德哥尔摩东亚博物馆  瑞典东亚博物馆(即远东古物博物馆)是北欧乃至欧洲汉学研究的中心,和中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联系。它的历任馆长包括考古学家安特生和汉学家高本汉等。然而,东亚博物馆 …
炊烟会再起,再无庄奴词
庄奴一生创作出的词作有3000多首,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他的歌传唱。图 视觉中国  昨日凌晨6时11分,华语乐坛著名词作家庄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世长辞,享年95岁。新京报记者昨日致电医院方,医 …
华语流行音乐一个时代已故去
  庄奴老先生故去,也是华语流行音乐一个时代的故去。庄奴的歌词即使已经归于历史和经典,但其中的创作精髓,以及通过歌词传递的浅显却有美感的东方意境,却还是值得这个时代去传承,而不仅仅是为了忘却的纪念 …
韩春雨事件不能没有说法
  河北科大唯有依照学术管理规则尽快启动学术调查,方能平息争议。  韩春雨被指造假事件继续发酵,10月10日晚,12名学者决定实名公开他们“重复”韩春雨实验方法的结果:“阴性的”、“不工作”等,实名对韩 …
华语词坛泰斗庄奴去世 与黄霑和乔羽并称“词坛三杰”
老年护养中心里庄奴与夫人的房间  创作过《小城故事》、《甜蜜蜜》、《又见炊烟》、《绿岛小夜曲》、《冬天里的一把火》等众多华语经典流行金曲、与黄霑和乔羽并称“词坛三杰”的泰斗级人物庄奴,昨天6时11分逝 …
卓新平:文明冲突的地方也是文明对话最可能展开的地方
  宗教信仰是人的一种心灵追求,但它又不仅仅是信仰。宗教有社团,就有现实社会政治存在,由于其中各自的政治经济利益诉求,不同民族宗教往往因此深陷矛盾冲突之中。世界宗教与国际政治如何互相牵涉?各大宗教 …
作为一个“老IP”《星际迷航》为何数十年经久不衰?
  9月,一部曾经风行一时的好莱坞大片《星际迷航》系列的续集《星际迷航:超越星辰》在中国上映,成为当月的票房冠军。从2009年该系列在内地上映的首部影片的85万票房到如今的4亿票房,《星际迷航》系列可谓是 …
少儿版《白蛇传》刷屏 我们该为祖国的花朵忧心忡忡吗?
  少儿版《白蛇传》在朋友圈刷屏了,主要是两股对立的声音。喜欢的人说孩子们萌出血,讨厌的人说看到8岁小孩演一个爱情神话是在毁灭儿童的纯真,满足成人极为变态的猎奇心理。  反对的一方如果看到尼尔·波兹 …